起军事运输、后勤补给,乃至直接参与战斗的任务。
此时此刻,“海丰号”
正满载着从美洲购回的急需战略物资,航行在返回祖国的最后一段航程上。
收到密电时,船长将自己关在船长室里,沉默了足足半个小时。
然后,他红着眼睛走出来,用沉稳而略带沙哑的声音,通过船上广播向全体船员宣布了命令。
没有骚动,没有惊慌,只有一种早已深植于心的决绝在悄然弥漫。
唐水生,此时已经成长为一名沉稳干练的二副,他站在甲板上,海风吹拂着他略显消瘦却更加坚毅的面庞。
他想起离家时父亲的嘱托,想起航海学校的日日夜夜,想起南海遭遇日舰的屈辱,更想起唐启先生当年那句“走向深蓝”
的深意。
原来,所有的铺垫,所有的汗水,所有的等待,都是为了这一天——当国家最需要的时候,他们这些平日里与风浪搏斗、与货物为伴的弄潮儿,将毫不犹豫地化身战士,用他们熟悉的船只和技艺,去搏击更残酷的战争风浪。
“海丰号”
在夜幕的掩护下,悄然驶入一个隐蔽的军港。
那里,已经聚集了数十艘大小不一的商船,桅杆如林,气氛肃杀。
穿着灰色军装的海军官兵登船,指导他们加装简易的防空武器,重新规划航线,熟悉战时通信规则。
船员们默默地配合着,眼神交流中,是无需言说的默契与坚定。
他们知道,此去凶多吉少,大洋不再是贸易的通途,而是布满水雷、潜艇和敌机的死亡陷阱。
但没有人退缩。
唐水生和伙伴们互相检查着救生衣,擦拭着即将属于他们的、可能性能落后但意义非凡的武器,就像多年前在航海学校练习绳结一样认真。
出的前夜,水生给家里写了一封可能永远无法寄出的信,信很短:“爹,娘,儿要去执行任务了。
国家需要儿,儿不能后退。
儿没给老唐家丢人。
保重。”
黎明时分,由“海丰号”
等数十艘改装商船组成的编队,在几艘老旧军舰的护卫下,缓缓驶出军港,迎着初升的、却仿佛被硝烟玷污的朝阳,驶向危机四伏的战场。
船头劈开的白色浪花,在曙光的映照下,竟泛着一种悲壮的血色。
唐水生站在驾驶台旁,举起望远镜,望向那片他曾经梦想驰骋、如今却要用生命去扞卫的深蓝,目光坚定如铁。
他知道,他们这支由渔民子弟、商人水手组成的特殊舰队,承载的不仅是指令上的物资,更是一个民族在存亡之际,不屈的脊梁和通向未来的、极其渺茫却必须去争取的希望。
他们的航迹,将深深烙进历史,无声地诉说着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因家国大义而迸出惊天伟力的、最伟大的牺牲。
海天之间,这支船队的身影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不可撼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