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林薇被手机 “叮咚” 的提示音惊醒。她摸索着拿起手机,屏幕上跳出的短视频后台数据让她瞬间清醒 —— 最新发布的 “职场妈妈简历避坑指南” 播放量刚过五千,点赞数不足三百,相比之前动辄破万的播放量,堪称 “惨淡”。
她轻手轻脚地下床,走到客厅打开电脑,调出近一个月的视频数据。曲线从最初的陡峭上升,逐渐变得平缓,近一周甚至出现了下滑趋势。评论区里,粉丝的留言也透着失望:“感觉内容有点重复了,都是简历优化、面试技巧,想看点不一样的”“宝妈最近是不是没灵感了?视频里少了以前的灵气”。
林薇靠在椅背上,心里沉甸甸的。自从决定把短视频当成 “事业” 来做,她每天都会花两三个小时打磨内容,从选题到脚本,从拍摄到剪辑,每一步都亲力亲为。可没想到,才短短一个月,就遇到了内容同质化的瓶颈。
“在忙什么呢?早饭都做好了。” 张远端着一碗小米粥走过来,看到她盯着电脑屏幕愁眉苦脸的样子,忍不住问道,“是不是数据又不好了?”
林薇点点头,指着屏幕上的评论:“粉丝说内容重复,没有新意。我也觉得,最近的选题都是围绕‘重返职场’的基础技巧,确实没什么突破。”
“别急,” 张远放下碗,挨着她坐下,“我帮你看看之前的视频,咱们一起找找问题。” 他滑动鼠标,翻看林薇过往的作品,“你看,你最火的几条视频,比如‘产后第一次出门的兵荒马乱’‘边哄睡边学 AI 的深夜’,都是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带着生活气息的。但最近的视频,更像‘教科书’,少了点‘人情味’。”
林薇恍然大悟。之前的视频,她会把育儿中的狼狈、学习时的焦虑、面试失败后的失落都真实地展现出来,粉丝能从她的经历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可后来为了追求 “专业性”,她刻意隐藏了生活中的琐碎,只聚焦于 “干货”,反而让内容变得生硬。
“可除了职场技巧,我还能分享什么呢?” 林薇皱着眉,“我的生活每天就是带娃、学习、拍视频,好像没什么特别的素材。”
张远想了想,指着她桌上的笔记本:“你不是每天都在备忘录里写育儿日记吗?里面肯定有很多有意思的小事,或许能从中找到灵感。”
林薇拿起笔记本,这是她从产后抑郁最严重的时候开始记录的。翻开泛黄的纸页,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着她当妈妈后的点点滴滴:“小糯米今天第一次翻身,翻过去就翻不回来了,急得直哭,最后在我怀里委屈地啃手指,像只小猫咪”“今天学 AI 课程时,小糯米突然伸手抓我的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一道歪歪扭扭的线,像极了我现在混乱的人生”“婆婆今天主动帮我带了一下午孩子,让我睡了个好觉,醒来时看到她抱着小糯米在阳台晒太阳,阳光洒在她们身上,突然觉得很温暖”。
看着这些文字,林薇的眼眶湿润了。这些曾经让她觉得 “不值一提” 的日常,此刻却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闪烁着温暖的光芒。她突然意识到,粉丝喜欢的,或许不是完美的 “职场妈妈导师”,而是真实、有血有肉的 “小糯米妈妈”。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林薇合上笔记本,眼里重新燃起光芒,“我要把这些日记里的故事拍出来,让粉丝看到职场妈妈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冷冰冰的技巧。”
当天下午,等小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