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历史军事 > 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 > 第222章 非战非和 第三条路

第222章 非战非和 第三条路(1 /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世子还没释怀呢,太子妃都显怀了 诡异深空:我的小破船无限升级 抗战:黄埔将星,开局降服李云龙 葬天鼎 胎穿七零:我靠读书带全家致富 小川,求你,弄死我吧! 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迁坟禁忌,我被迫给死人当伴郎 重生后第一剑,安陵容先斩好姐姐 斗罗:我怎么穿成大反派了?

大周悍然出兵,征伐神仙地,继江南临江失陷,天下震动之后,天下再次大震,随着大周的大军跨过长城,与天剑峡火拼,大景也到了抉择之时。

洛京,大景皇宫,

在经过短暂的震惊之后,景帝端坐龙椅之上,召集文武百官,开始了新一轮的朝会,

短暂的死寂被柳方正打破,

“陛下!

临江血劫,惨绝人寰!

数十万子民冤魂未散,江南大地满目疮痍!

此非天灾,实乃人祸!

是那些高高在上、视我凡俗如蝼蚁草芥的神仙地,肆意妄为,终至业力反噬,引动天罚!”

他环视殿内噤若寒蝉的群臣,痛心疾:“然,天罚之下,亦显天机!

诸神显圣而被拘,此乃千载未有之变局!

江南仙踪断绝,神威荡然无存!

此等时机,稍纵即逝!”

柳方正猛地跪地,以头触地,出沉闷的声响:“老臣恳请陛下!

即刻兵!

以雷霆之势,荡清我大景境内所有神仙地及其附庸门阀!

犁庭扫穴,寸草不留!

此乃一雪国耻,为临江数十万冤魂讨还血债之唯一正途!

更是斩断枷锁,还我大景朗朗乾坤、万世太平之根基!

若错失此良机,待其缓过气来,或新的仙神降临,则我大景危矣!

江南之殇,必将重演!”

“臣附议!”

“神仙地乃万恶之源!

顾家之流不过其爪牙!

陛下旨意已下,然临江府亡,旨意成空!

唯有以兵锋扫穴,彻底清除其根基,方能真正肃清江南!

方能告慰周怀安大人及数十万亡灵!

臣愿为先锋,马革裹尸,在所不惜!”

数位清流官员及部分激进的武将纷纷出列,声援柳方正。

一股悲壮而决绝的战意,在死寂的大殿中开始弥漫,

他们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彻底摆脱神仙地阴影、重塑人间秩序的机会,哪怕代价是血流成河,

然而,反对的声音如同冰冷的潮水,迅涌来,

户部尚书苏文忠,苏家在朝堂的代表站了出来,他脸色凝重,声音沉稳中带着忧虑:“陛下!

柳大人忠肝义胆,拳拳之心,臣等感佩!

然,兵荡清神仙地,兹事体大,牵一而动全身,万不可意气用事!”

他深吸一口气,条分缕析:“其一,瘦死骆驼比马大!

临江之变,虽显圣仙神被拘走,然其山门道场犹在,数百年积累的底蕴、阵法、秘宝、乃至尚未显圣的潜修老怪,岂是凡俗军伍可轻易撼动?强行攻伐,必是两败俱伤之局!

我大景经临江浩劫,元气大伤,国库空虚,民心惶惶,岂堪再受大战蹂躏?”

“其二,神仙地虽恶,然其存在,亦是一种微妙的平衡!

骤然打破,若引得其他未被波及的仙门震怒,或招来域外未知存在觊觎,后果不堪设想!

彼时,我大景恐成众矢之的!”

“其三,攘外必先安内!

临江虽亡,顾家虽失其魁,然江南门阀盘根错节,余孽未清!

更有百万灾民嗷嗷待哺,瘟疫恐将蔓延!

当务之急,是派遣得力重臣,火前往江南,赈济灾民,抚慰地方,重建秩序,收拢民心!

稳固我大景根基!

而非贸然开启一场胜负难料、代价惨重的灭仙之战,徒耗国力,自毁长城!”

苏文忠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务实派和门阀残余势力的心声。

恐惧于神仙地的余威,担忧战争的消耗,更害怕在混乱中被清流借机彻底清算。

“苏尚书所言极是!”

另一位老成持重的大臣附和,

“神仙地传承久远,岂是易于?贸然兴兵,胜则惨胜,败则万劫不复!

不如趁其受创,遣使安抚,或可借其力稳定江南,徐徐图之。”

“陛下!

当以社稷为重,黎民为先!

江南亟待安抚,不可再生战端啊!”

又有数位大臣出言劝阻。

殿内瞬间形成泾渭分明的两派:以柳方正为的激进主战派,力主趁神仙地虚弱,倾力一战,永绝后患;以苏文忠为的保守派,主张稳固内部,安抚为先,避免与神仙地残余力量硬碰,甚至考虑怀柔。

争论声越来越大,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主战派痛斥保守派懦弱短视,坐失良机;

保守派则指责主战派鲁莽冲动,不顾大局,空气中充满了火药味。

景帝高坐龙椅,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扶手,笃笃声在喧嚣的争论中显得格外清晰。

他的目光深邃,扫过下方一张张或激愤、或忧虑、或惶恐的脸,

大周女帝的动向,更是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

探子回报,大周已任命卫无缺为征西大元帅,调集重兵,摆出犁庭扫穴的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九娘 皮物:我的舍友被变成了皮! 灭世魔龙三岁半 背欺里火宿 大唐:李二!你传我皇位干什么? 破怨师 回到汉朝当大佬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不学鸳鸯老 火烧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