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历史军事 > 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 > 第44章 风评逆转 寻宅遇故

第44章 风评逆转 寻宅遇故(1 /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世子还没释怀呢,太子妃都显怀了 诡异深空:我的小破船无限升级 抗战:黄埔将星,开局降服李云龙 葬天鼎 胎穿七零:我靠读书带全家致富 小川,求你,弄死我吧! 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迁坟禁忌,我被迫给死人当伴郎 重生后第一剑,安陵容先斩好姐姐 斗罗:我怎么穿成大反派了?

洛京府衙的惊堂木余音,最终化为昭告天下的邸报:

沈文渊,忠良昭雪,追赠太子太保,以国公礼厚葬!

周显,罪证确凿,革职查办,打入天牢,三司会审,其罪当诛!

安平侯陈烈,教子无方,纵子行凶,削去一等侯爵,降为三等伯,罚俸十年,闭门思过!

安平侯府,不,如今是安平伯府,元气大伤,京畿卫戍兵权被景帝顺势收回,交予心腹将领,彻底沦为昨日黄花。

一场由登闻鼓引爆、瘟疫催化、最终以血书和密奏定谳的风暴,终于尘埃落定。

而风暴的核心人物之一,陈九,也因“仗义执言,揭露冤情,协助昭雪”

之功,不仅彻底洗脱了“京畿之耻”

的污名,更在洛京的风评来了个惊天逆转。

市井茶肆,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安平伯府那个被赶出去的陈九爷,这回可是立了大功!”

“可不是嘛!

要不是他拼死护着沈家小姐,找到那关键的人证,还识破了侯府和周显的毒计,沈大人的冤屈哪能昭雪?”

“啧啧,真是想不到啊,以前都当他是个只会吃喝嫖赌的废物,没想到骨子里竟是条硬汉子!

烂泥糊墙?嘿,人家这烂泥糊的是贪官污吏的高墙,糊得好!”

“听说他在牢里还差点被侯府派去的杀手弄死,硬是挺过来了!

命硬,心也正!

这才是真爷们!”

“就是,以前真是看走眼了,陈九爷,是这个!”

说话的人竖起大拇指。

归园深处,石室药香弥漫。

药婆婆小心翼翼地给陈九背上的伤口换药,鞭痕虽已结痂,但狰狞的痕迹依旧触目惊心。

蓝姑侍立一旁,汇报着外界的动向和归园的运转。

“园主,风评逆转,您现在在洛京,不再是过街老鼠,而是义士了。”

蓝姑的声音依旧清冷,但眼底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尘网反馈,市井对您多有赞誉,连带着归园一些外围产业,生意也好了几分。”

陈九趴在寒玉床上,感受着药力带来的清凉与刺痛,闻言只是扯了扯嘴角:

“虚名而已,不过是这块烂泥,糊对了地方,暂时得了些好颜色,景帝借我这把刀砍了侯府,自然要给我这把刀镀层金,显得他赏罚分明,柳御史要青史留名,也需要我这块垫脚石显得更高些。”

他看得透彻,这名声是时势造英雄,也是各方博弈的结果。

“话虽如此,”

“蓝姑道,这层金身对园主日后行事,大有裨益,至少,明面上,无人敢再轻易动您。

园主下一步有何打算?”

陈九缓缓坐起身,披上外袍。

三日的休养加上归园灵药,让他气色好了许多,眼神也更加沉凝锐利。

他环顾这幽深的石室:“归园虽好,终究是地下世界,见不得光,老头子留下的谜团,要查;明凰那边要帮;苏家、梅妃的仇,要报。

这些都需一个在阳光下能立足的根基。”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决断,“蓝姑,替我寻一处宅子。”

“宅子?”

蓝姑微讶,“园主是想…搬出归园?”

“不完全是。”

陈九摇头,

“归园是我最后的底牌和根基,不能丢,但我需要一个在洛京城内,光明正大的落脚点,一个身份,一个门户,沈文渊案了结,我也算功成身退,该过点正常人的日子了,这宅子,就是我的新壳。”

他需要一个新的,一个可以名正言顺交际、布局、接收信息,甚至吸引某些人注意的“壳”

一个从“烂泥”

变成“陈九爷”

的象征。

“明白了。”

蓝姑点头,

“园主对宅子有何要求?地段?大小?格局?”

陈九沉吟片刻:

“地段要好,闹中取静为上。

不必太大,但格局要敞亮,最好带个园子。

关键…要干净,背景简单,没有太多牵扯。”

他不想买个宅子还附带一堆前任主人的麻烦债。

“是,属下即刻让尘网去办。”

洛京居,大不易。

好地段、好格局又“干净”

的宅子更是稀缺。

尘网效率虽高,几日下来,筛选出的几处要么价格高得离谱,要么就是位置太偏或格局憋屈。

这日午后,陈九换了身不起眼的青布长衫,脸上稍作修饰,掩去过于锐利的眼神,只带着一个同样低调的尘网外围眼线,扮作主仆,亲自去看一处位于城西玉带河畔的宅子。

据牙行说,这宅子原主人是个致仕的清流小官,家风清正,因年迈回乡才出售,位置清幽,格局方正,还带个精巧的后园,价格也算公道。

唯一不足是久未住人,略显荒凉。

宅子坐落在一条安静的青石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破怨师 火烧黎明 回到汉朝当大佬 九娘 皮物:我的舍友被变成了皮! 大唐:李二!你传我皇位干什么? 灭世魔龙三岁半 背欺里火宿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不学鸳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