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女生同人 > 唐末,开局就被软禁 > 第537章 西川争夺战(26)

第537章 西川争夺战(26)(1 /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江湖淬山河 穿越机兽世界别人单挑我群殴 神途宇宙之外宇宙的始与末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天灵根很厉害?老子反手复制! 剑里乾坤 权力巅峰从纪委开始 华娱:贴脸开大,众导演集体破防 如懿传之奇迹婉婉上位记 暴君和妖后求生指南

长安城大明宫紫宸殿内。

四品以上官员分列两旁,昭宗李晔端坐龙椅,眉宇间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阴郁。这位年轻的天子继位已有两年,锐意振兴的雄心却在这纷乱的时局中屡屡受挫。

“众卿,赫连铎、李匡威上表请讨李克用,朱全忠也上表愿出兵助战。此事关系重大,朕想听听诸位的意见。”昭宗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带着几分疲惫。

话音刚落,宰相杜让能便出列奏道:“圣上,李克用虽有跋扈之嫌,但毕竟收复京师、击破黄巢有功。如今贸然讨伐,恐失天下人心。”

刘崇望紧随其后:“杜相所言极是。河东兵精将勇,沙陀骑兵更是天下骁锐。若是战事不利,后果不堪设想。”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七成以上的官员都明确表示反对,理由无非是李克用功在社稷,不宜轻动刀兵。

昭宗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他何尝不知道这些道理?但每每想到这些藩镇割据一方,不听调遣,他就如鲠在喉。特别是这个李克用,仗着收复长安的功劳,在河东俨然是个土皇帝。

昭宗目光扫向站在文官首列的张濬,张濬会意,整了整袍服,昂首出列。

他最近可谓表现非常活跃,不仅帮助昭宗策反了杨复恭的义子杨守立,把中央禁军的控制权收了回来,还招募了数十万新军,可谓是极大的打击了杨复恭的势力,这也让昭宗对他愈发信任。

“圣上,臣有不同见解。”张濬声音洪亮,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李克用名为唐臣,实为国贼。沙陀骑兵肆虐河东,掳掠百姓,其罪罄竹难书。如今赫连铎、李匡威愿为前锋,朱全忠愿出兵助战,此乃天赐良机!”

张濬对于当年李克用说他坏话的事情耿耿于怀,更何况杨复恭与他交好,若是能借此机会解决掉李克用,相当于再斩杨复恭一臂,彻底解决宦官势力,于公于私他都要促成这次讨伐之事。

杨复恭原本一直闭目养神,闻言猛地睁开眼睛:“张相此言差矣!李克用纵然有错,也罪不至死。更何况如今朝廷新军初建,岂是沙陀铁骑的对手?”

张濬冷笑一声:“杨公此言,莫不是与李克用有什么私交?”

这话说得极重,殿内顿时一片寂静。谁都知道杨复恭与李克用交好,但如此直白地说出来,还是让众人捏了把汗。

杨复恭气得浑身发抖,正要反驳,却被昭宗挥手制止:“够了!朝堂之上,成何体统!”

他转向张濬:“张相继续说。”

张濬躬身道:“圣上,迫使先帝再一次逃亡山南,皆为沙陀人所为,臣常忧虑李克用与河朔藩镇勾结,朝廷将无法制止。

而今朱全忠坐拥宣武,兵精粮足;李匡威镇守卢龙,带甲数万。二人共同请求征讨,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只盼望圣上能将新军交由臣统领,少则十日,多则一月,必能踏平太原!”

这话说得豪气干云,但殿内多数官员都暗自摇头。张濬一个文人,何曾真正带过兵?这番话说得轻巧,真要打起来,恐怕...

“圣上,万万不可!”杨复恭急忙劝阻,“先帝逃亡奔波,固由于藩镇跋扈,也有中央官员处理不当之过,而今,局势刚定,不应再启战端。更何况河东兵精将勇,沙陀骑兵骁勇善战。若战事不利,恐生大变。”

“杨公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张濬打断了杨复恭的话,“李克用狼子野心,若不早除,必成大患!”

二人针锋相对,殿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昭宗看着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

他何尝不知道贸然讨伐李克用的风险?但这个沙陀人盘踞河东,飞扬跋扈,确实是他心头大患。更何况,若能借此战树立朝廷威信,震慑其他藩镇,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更重要的是,张濬私下向他保证过,只要消灭李克用,就能彻底铲除杨复恭在朝中的势力。这个诱惑,实在太大了。

只是...正如杜让能所说,李克用毕竟有功于社稷,若无故讨之,恐怕...

“圣上,”就在昭宗犹豫不决时,孔纬出列奏道,“臣以为张相公所言极是。”

孔纬向来以直言敢谏着称,他的表态让不少中立官员都侧目而视。

“李克用虽有功于社稷,然功是功,过是过。”孔纬侃侃而谈,“今其坐拥强兵,不听调遣,若纵容不管,他日必成心腹大患。朱全忠、李匡威等愿为朝廷效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屋网】 www.5c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古人看我玩原神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农民将军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中国古代名人传 如何拯救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