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亭》等经典剧目,引得全城轰动。
他的这种做法,让所有对大明心怀警惕的印度势力,都大大地放下了心防。尤其是那些在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中,备受盘剥的莫卧儿商人,更是将这位出手阔绰、买卖公平的东方王爷,视为救星。
在短短半年内,永王便通过这种“王道”的方式,兵不血刃地在苏拉特港,建立起了巨大的影响力。他的“大明会馆”,已经取代了英国人的“商站”,成为了苏拉特港真正的社交与商业中心。
但只有永王自己知道,这温文尔雅的面具之下,隐藏着怎样的雷霆手段和深远布局。他的“儒林卫”,早已化整为零,以商队护卫、学者、医师等各种身份,渗透到了印度次大陆的各个角落,绘制着地图,收集着情报,联络着所有对莫卧儿帝国或英国东印度公司心怀不满的势力。
“说起来,”永王仿佛不经意地提起,为米尔扎·汗续上一杯茶,“听闻最近,南方马拉塔人的骑兵,又开始骚扰帝国的边境了?甚至一度兵临奥兰加巴德城下?”
听到“马拉塔”这个词,米尔扎·汗端着茶杯的手,不易察觉地抖了一下。
马拉塔帝国,这个由传奇领袖希瓦吉建立的、信奉印度教的南方新兴势力,如同莫卧儿帝国肌体上一颗迅速扩散的毒瘤,不断地蚕食着帝国的领土,挑战着皇帝沙贾汗的权威。他们那神出鬼没的山地骑兵,来去如风,让装备精良却行动迟缓的莫卧儿大军,头疼不已。
“唉,一群不服王化、躲在山里的匪徒罢了。”米尔-扎·汗故作轻松地说道,“皇帝陛下的天军,很快便会让他们化为齑粉。”
“是吗?”永王脸上的笑容,变得有些意味深长,“可我怎么听说,马拉塔人的背后,有那些不列颠人的影子?我手下的商队,前几日还在德干高原上,看到有红头发、蓝眼睛的军官,在用西夷的操典,训练马拉塔的士兵呢?他们甚至还在向马拉塔人,出售新式的燧发枪。”
米尔扎·汗的额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他惊骇于这位东方王爷情报网络之灵通,竟连如此机密之事都知道。
英国东印度公司,这个比荷兰人更为狡猾的对手,早已将触手伸向了印度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擅长“分而治之”,通过扶植一方、打压一方的方式,不断地挑起印度内部的战乱,从中渔利。扶植马拉塔人来对抗莫-卧儿帝国,正是他们近几年来最重要的战略。
永王看着米尔扎·汗那紧张的表情,知道火候已到。
他缓缓地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
“汗大人,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想必您已经收到了消息,我皇兄的舰队,刚刚在马六甲,全歼了荷兰人的亚洲舰队。用不了多久,他的兵锋,就会抵达这片海域。”
这句话,让米尔扎·汗的心脏,猛地一跳。他当然知道这个消息,整个亚洲的海洋贸易圈,都已经被这个恐怖的消息所震动!他甚至无法想象,是怎样的一支舰队,才能全歼不可一世的荷兰人。
“我大明,与那些贪得无厌的西洋蛮夷不同。”永王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诱惑力,“我们追求的,是‘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统一、强大、并且对大明友好的莫卧儿帝国。而不是一个四分五裂、战乱不休、被西洋人当做榨取财富的种植园的印度。”
他从宽大的袖袍中,取出了一份早已拟好的、用汉文和波斯文书写的、盖着亲王金印的盟约。
“这是一份贸易与军事互助条约。”永王将盟约,轻轻地推到了米尔扎·汗的面前。
“我大明,可以向贵国,提供最精良的武器——包括我们用以战胜倭寇和荷兰人的新式长管加农炮和野战炮。我甚至可以派出我的‘儒林卫’,这些饱读兵书的学者,来帮助贵国,训练一支能与西洋火枪方阵正面抗衡的新式陆军。”
“我还可以说服我那位皇兄,”永王加重了语气,“让他的舰队,封锁马拉塔人所有的出海口,切断他们从英国人那里获得武器和补给的通道。”
“而我们所需要的,仅仅是几个港口的自由贸易权,以及在内陆建立商站、保障我们商队安全的许可。仅此而已。”
米尔扎·汗看着那份盟约,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他的双眼死死地盯着“新式火炮”和“训练新军”这几个字眼。
他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