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皇帝的思绪被一阵轻轻的敲门声打断。
“陛下,埃尔高姆特将军求见。”侍从官在门外轻声禀报。
弗朗茨回到座位:“请他进来。”
弗里德里希·冯·埃尔高姆特将军大步走入办公室。这位身材高大的将军曾在近东战争中指挥过重要战役,现在负责协调巴尔干地区的军事与民政事务。他的制服上沾满了旅途的尘土,显然是急匆匆赶回来。
“陛下。”埃尔高姆特行了个军礼,“我带来了巴尔干地区最新的报告。”
弗朗茨示意他坐下:“说吧,具体情况如何?”
将军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厚厚的文件:“人口迁移工作进展顺利,但比预期的要复杂。截至上周,我们已经迁出约45万人,主要是希腊人和阿尔巴尼亚人。”
“抵抗情况呢?”
“零星的骚乱,但没有组织性的抵抗。”埃尔高姆特回答,“大部分人在看到军队的武力展示后选择了顺从。那些试图对抗的人...已经被妥善处理了。”
弗朗茨点点头,没有追问“妥善处理“的具体含义。有些细节,皇帝宁愿不知道。
“移民计划的准备工作呢?”
“第一批德意志和波希米亚移民已经在路上了,”埃尔高姆特翻开报告的另一页,“同时,我们开始分配土地给参战的军官和士兵,作为军功奖励。这项政策的反响非常积极。”
“很好。”弗朗茨满意地说,“确保土地分配公平合理,特别关照那些在战场上表现突出的人。我们需要这些人成为帝国在巴尔干的忠实支持者。士兵的家人们也要去做一下工作,最好一并过去。”
埃尔高姆特犹豫了一下,似乎在考虑是否该提出某个问题:“陛下,有一件事...关于人口筛选的标准。”
“说吧。”
“目前我们主要根据语言、宗教和自我认同来区分民族,但这在巴尔干地区存在很大问题。许多家庭混合了多种血统,有些人为了留下来甚至开始声称自己有德意志血统。我们需要更明确的标准。”
弗朗茨思考片刻:“保留那些真正愿意融入帝国的人,特别是那些已经掌握德语,或者愿意立即学习帝国语的人。同时,鼓励军官和官员与当地女性通婚,加速同化进程。”
“遵命,陛下。”埃尔高姆特起身告辞,“我会立即将您的指示传达给各地区负责人。“
...
在小城艾尔塞克,一座曾经繁华的贸易枢纽如今已人去楼空。临时搭建的火车站上,一位奥地利的民政长官克劳斯和当地的市长迈尔正与一位中校赫尔曼站在一起,三人边抽烟边看着一队队人哭泣着走上火车。
那些人中有老有小,提着简陋的行李,有些人甚至只带着几件衣物和家传的圣像,就这样离开了世代生活的土地。一位老妇人跪在月台上,亲吻着脚下的土地,直到被卫兵粗暴地拉起来推上车厢。
中校从精致的银制烟盒中取出一根雪茄,递给民政长官。他们没有坐在专门为官员准备的帐篷下,而是一同蹲在一块被阳光晒得发烫的大石头上。没有华丽的椅子,没有军官的架子,就这么看着这场人类的悲剧如同观看一场普通的街头戏剧。
“第几批了?”中校吐出一口烟雾,漫不经心地问道,仿佛在问今天的牛肉炖得如何。
“第四批了。”民政长官揉了揉发红的眼睛,不知是因为烟雾还是因为别的原因。
“还有几批啊?”中校继续问,视线却没有离开那些排成长队的人群。
民政长官叹了口气:“大概再过二十天,最后一批就没了。”他的声音里有一丝说不清的情绪。
“我说,你这个市长,还能管几个人啊?”中校突然转向市长迈尔,露出一个略带讥讽的笑容。
市长苦笑一声:“哈哈哈,马上成光杆司令了。我刚来的时候,这还有六千多号人呢。“他指了指城市的方向,“送完最后一批,大概就只剩下五六百了吧。”
从他的角度可以看到,小城的街道上已经杂草丛生,几条野狗在空荡荡的市场上游荡,寻找着剩余的食物。窗户大多关闭,只有几家商店还亮着灯,那是留下来的商人在做最后的清仓。
中校边看着眼前的一幕,边问:“没人就没税,上面咋想的?”
市长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明:“这还不简单,这些地方不都是给你们这些当兵的准备的封地嘛。”他用胳膊肘轻轻撞了撞中校,“怎么,兄弟,军功没少捞吧?”
“哈哈哈,哪有。”中校的笑容里藏着得意,“谁知道这次战争还是挺简单的,侥幸获得了5公顷的土地。”他顿了顿,“可以当地主了。”
这个“侥幸”说得轻巧,但在场的人都知道,一个中校能获得5公顷的封地,背后不知填了多少奥斯曼士兵的坟墓。
“5公顷?”迈尔吹了个口哨,“那可不少。打算种什么?葡萄园?小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