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在门口蹲了一下,感觉瞌睡来了,可能是这具身体习惯了,中午睡觉,到了这个点眼睛都睁不开了。
回到房间,看见易少阳光着上身躺在床上睡着了。
安宁也躺在旁边,不知不觉睡着了。
一觉醒来,男人已经离开了,瞟了一眼空间里的时钟,现在3点多了。
做饭也还早,无所事事,走进厨房想到米缸里还有一点面粉,晚上做肉包子吃。
“安宁,说干就干,开始和面。”
想到家里没有酵母粉,缺了酵母粉做的包子肯定不好吃,又在平台上买了一点酵母粉,用温水化开,用力搓揉盆里的面团,眼看面团揉的差不多了,就放进锅里等发酵。
眼看水缸里的水也见了底,平时都是叶少阳下工回来再去挑水。
想到那个沉默寡言的男人下地挣工分也挺辛苦,今天就不用他挑水了,安宁利用空间很快把水缸装满了。
在平台上买了一斤半猪肉,用意念剁成肉末,把馅调好,等一下直接包就可以了。
“安宁,安宁,你在家吗?”
安宁赶紧走出去,就见村里的张婆婆拉着他的孙子站在知青院大门口。
张婆婆,你怎么来了?
我来是想问你我攒了点鸡蛋,你还要不要?你不要我就让他们拿去镇上给我换别的东西。
想到柜子里还剩下两颗鸡蛋,婆婆,“我要,你先回去,我马上就来。”
张婆婆是个可怜人,老伴死的早,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好不容易儿子娶了媳妇,两夫妻去年上山找吃的被野猪咬死了,留下婆孙两人相依为命。
家里失去了劳动力,在这个村里要不是大队长张建军心善,早就被吃的骨头渣子都不剩了。
安宁回屋拿上钱提着篮子来到村东头张婆婆家,小胡子蹲在门口玩石子。
“小石头,你过来,阿姨给你糖吃,随即几颗大白兔奶糖就塞到了小石头的手里。”
小石头今年5岁了,长得挺可爱的,两只眼睛咕噜噜的转个不停,奶声奶气的说,“谢谢安宁阿姨。”
安宁摸了一下小石头的头,不用谢,小石头真乖。
你奶奶呢?
我奶奶在家里,随即撒鸭子就跑进屋里,奶奶,“安宁阿姨来了,奶奶吃糖糖,安宁阿姨给的。”
张奶奶,我来了。
快进来坐,谢谢你给小石头的糖。
“张奶奶,不用谢,小石头那么乖,谁都喜欢。”
张婆婆,这次有多少个鸡蛋?
“有20个,现在天气热我怕坏了,早点去家里通知你。”
“谢谢你,张婆婆。”
“不用谢,我卖给谁不是卖。”
安宁买了鸡蛋就回家了,回来的时候要经过村里的老槐树。
槐树旁边每天都有老人和小孩在这里乘凉,安宁来了快一年了,和大家都熟悉了。
几个老人看见安宁手里提着篮子,就猜到她肯定去张婆婆家里买鸡蛋了,那个方向就只有张婆婆一家人。
张婆婆在村里卖几个鸡蛋,也没有人嫉妒,一个60多岁的老人,还带着一个5岁的小孩,大家心里都同情。
张婆婆能自食其力,大家都很开心,如果村里饿死了人,村长和公社都要承担责任,所以张婆婆家里多养了两只鸡,大家也不嫉妒。
如果张婆婆不自力更生,还要靠村里大队的接济才能活下去,所以安宁去张婆婆家里买鸡蛋,大家都闭着眼睛不知道。
“安宁,你又去张婆子家里买鸡蛋了,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问道。”
“是啊,秋婶婶,我之前不是在山上摔倒了吗?医生说我营养不良,要吃点好的补一补。”
秋婶子连忙附和,也是,你肚子里怀了两个娃,一个人吃,三个人消化,是要吃好一点。
秋婶子,王奶奶,你们在这里聊天。
“是啊,老了,又不能下地挣工分,只好在家里带孙子出来走一走。”
“王奶奶,秋婶,那你们聊,我先回去了。”
看着安宁远去的背影,王奶奶羡慕的说:“这个安宁真是好福气,一怀就是两个娃,叶知青能娶到她,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旁边的老人连忙附和,谁说不是呢?
安宁耳力极好,听见这些人这样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