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仍广受传颂。一富商感其德,送来诸多珍稀药材与财物,葛洪将之用于救助贫困病患,购置医书典籍以充实讲堂。
又过数载,一偏远郡县突发疫病,染者众多。葛洪闻讯,携晓萱及众弟子赶赴该地。他依据《肘后备急方》中的防疫之法,指导百姓清洁居所、焚烧艾草,又调配汤药分发给众人。
赵晨亦在其中,协助葛洪熬药、分发。经过多日努力,疫病终得控制。百姓对葛洪感恩戴德,葛洪却道:“此乃吾之本分,当为百姓谋福祉。”
此后,葛洪与弟子们继续游历四方,传播医术。他们每至一处,皆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
在一山村,葛洪发现当地村民多患风湿之症。他细究缘由,乃是此地气候潮湿所致。葛洪遂依据当地药材资源,改良《肘后备急方》中的方剂,以适应村民病症。
在一繁华城镇,葛洪遇到一位富商之子患怪病,遍寻名医无果。葛洪详察病情,从《肘后备急方》中寻得灵感,开出独特药方,使其康复。富商欲重金酬谢,葛洪只取少许用作义诊资费,其余皆退还。
时光荏苒,葛洪的名声越传越广。有一江湖郎中,嫉妒葛洪之名,四处散播谣言,称《肘后备急方》乃虚有其名。葛洪闻之,并未动怒,而是当众与其比试医术。葛洪凭借精湛医术,令那郎中折服,从此改过自新,拜葛洪为师。
又有一医者,自称得仙人指点,有妙方无数,欲与葛洪一较高下。葛洪欣然应之,双方交流切磋,葛洪以其博学和谦逊,令对方心服口服,并结为好友,共同探讨医术。
葛洪与弟子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肘后备急方》的影响日益深远。他们的故事,成为百姓口中的美谈,激励着更多的医者投身于救死扶伤的事业之中。
葛洪在罗浮山的日子宁静而充实,他一面继续着《肘后备急方》的完善工作,一面将自己的医术倾囊相授给弟子们。
这日,葛洪正在山间采药,突然听到一阵痛苦的呻吟声。他顺着声音寻去,发现一名年轻的农夫躺在地上,面色苍白,捂着肚子,似乎疼痛难忍。葛洪急忙上前为他诊治,经过一番询问和诊断,判断是误食了不洁之物导致的腹痛。
他从药篓中取出一些草药,嘱咐弟子熬制成汤药让农夫服下。不多时,农夫的腹痛渐渐缓解,他感激涕零,连连道谢。农夫好奇地询问这些草药的名字和功效,葛洪耐心地为他讲解:“此药名为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常用于治疗肠胃湿热所致的病症。”农夫听后,对葛洪的医术钦佩不已。
此事过后,葛洪意识到,仅靠自己和弟子们行医救人,范围终究有限。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于医药知识,他萌生出了一个新的想法——编写一部更为通俗易懂的医书,专门介绍常见病症的简易疗法和常用药物。
说干就干,葛洪开始整理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和笔记。他挑选出一些常见且易于获取的药材,详细记录它们的性味、功效、适用病症以及简单的炮制方法。对于一些病症,他还亲自绘制了图示,以便读者能更直观地了解治疗的部位和方法。
经过数月的努力,一部名为《简易医方》的书稿逐渐成形。葛洪在书中写道:“生姜,性温,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若感风寒,可取生姜数片,煎汤服用,能驱寒邪。”又比如:“马齿苋,味酸,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治痢疾,可采新鲜马齿苋捣汁服用。”
书稿完成后,葛洪将其交给弟子们,让他们在周边的乡村和城镇中传播。百姓们得到这本书,如获至宝,纷纷按照书中的方法自治疾病,许多常见的小病小痛都能得到及时的缓解。
然而,葛洪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深知医学之道,学无止境,世间还有许多病症等待着他去探索和攻克。
一日,一位远方的医者专程来到罗浮山拜访葛洪。这位医者名叫林之轩,他听闻葛洪的医术高明,特来请教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之法。葛洪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与他深入探讨医术。
林之轩提到,他所在的地方有一种怪病,患者浑身乏力,皮肤出现红斑,且伴有发热症状,但用尽各种方法都无法治愈。葛洪仔细聆听着他的描述,陷入了沉思。
随后,葛洪查阅了大量的医书古籍,又结合自己的经验,推测这种病症可能与湿毒有关。他决定亲自前往林之轩所在之地,实地考察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