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看看那些秸秆,”他一边想着,一边加快了脚步,“不能让它们变成一堆灰烬。”这一天,眼看着天色尚未完全暗下来,他便像往常一样一路小跑着奔向自家的田地。
然而,当他刚刚抵达地头时,甚至都还来不及掏出打火机点燃秸秆,一辆印有镇政府标志的宣传车就缓缓驶近,并停在了他的面前。紧接着,从车上走下来几位表情严肃的工作人员。他们径直朝着柳琦鎏走来,其中一人开口问道:“小朋友,你是不是打算在这里焚烧秸秆呀?”
面对突如其来的质问,柳琦鎏心中一紧,但他很快镇定下来,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坚决否认道:“叔叔阿姨们,你们误会了,我才不是来烧秸秆的呢!”
“那你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这里?”一位中年男子皱眉问道,显然并不买账。
柳琦鎏解释道:“我是担心有人趁我不在家的时候偷偷点着我家的秸秆,造成环境污染啊。”
可是这些工作人员显然并不相信柳琦鎏的说辞,他们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表示要对柳琦鎏进行相应的处分。“我们有规定,任何人不得私自焚烧秸秆,违者将受到处罚。”中年男子严肃地说。
就在这时,一阵熟悉的声音从不远处的宣传车上飘进了柳琦鎏的耳朵里。只听柳琦鎏突然提高音量喊道:“等等!你们先别着急嘛!好好听听你们车上正在播放的宣传材料,那可是我录制的声音呢!我既然参与了制作这种反对焚烧秸秆的宣传资料,又怎么可能明知故犯,亲自跑来这里焚烧秸秆呢?”
听到这话,中年男子愣了一下,转头看向宣传车,确认后说道:“咦,还真是你的声音。看来是我们错怪你了。”
“是的,”柳琦鎏点头道,“实话跟你们讲吧,我今天来这儿,就是想确保没人在我家田里做傻事。现在大家都知道焚烧秸秆对环境有多大的危害了。”
工作人员们听了他的话,相互看了看,最终点了点头,开车离开了。柳琦鎏松了一口气,站在自家的田埂上,望着田野上的那一层薄薄的晨雾,心中却感到一丝不安。
他记得,去年这个时候,秸秆焚烧后,天空被浓烟笼罩,连太阳都变得朦胧不清。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咳嗽声此起彼伏,连呼吸都变得困难。柳琦鎏回到家后,与家人讨论起来:“妈,爸,今年咱们不能再烧秸秆了,这样下去村子迟早会被污染毁掉。”
“可是不烧的话,这么多秸秆怎么处理?”父亲皱眉问道。
“我已经听说了一些新方法,比如把秸秆卖给工厂做生物质能源,或者直接作为饲料。”柳琦鎏回答道。
随着政策的春风拂过这片古老的土地,河北省出台了历史上第一个关于禁烧秸秆的法规。村里的广播每天都在播放着禁烧秸秆的宣传,村干部们也挨家挨户地讲解着政策的意义和焚烧秸秆的危害。
一天晚上,柳琦鎏坐在院子里,听着广播里的话语,心中渐渐明白了政府的良苦用心。他对父母说:“爸妈,我知道改变不容易,但为了咱们的健康和未来,我们必须这么做。”
他知道,焚烧秸秆不仅污染了空气,还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着庄稼的生长。他决定,今年不再焚烧秸秆,而是要寻找新的方式来处理这些秸秆。
然而,改变并非易事。一些村民仍然坚持着传统的焚烧方式,认为这是最简单快捷的处理方法。一天清晨,柳琦鎏看到几缕黑烟从远处的田地升起,他知道,又有村民在偷偷焚烧秸秆了。他急忙跑到邻居家,敲开房门:“李叔,您看,那边又有人在烧秸秆了,这样下去不行啊。”
李叔叹了口气:“我也知道不好,但是老习惯难改啊。”
“李叔,咱们一起想办法吧,总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柳琦鎏鼓励道。
随着黑烟的升起,田野上的晨雾变得更加浓厚,像是一层厚重的幕布,将整个村庄笼罩在其中。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烟味,让人难以呼吸。柳琦鎏的心中充满了焦虑,他知道,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将会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开始尝试新的秸秆处理方法。他们将秸秆收集起来,有的用作饲料,有的则被送往附近的工厂,转化为生物质能源。虽然开始时有些困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逐渐看到了这些方法的好处。
田野上的秸秆越来越少,晨雾也渐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