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工厂为了效益,工作期间一旦干其他事,哪怕是唱歌都要罚款2第纳尔。
迟到早退、干活走神、与工友说话,往往被抓到一次等于一天白干。
更不要提上岗前的培训了,自己看,自己学,学的会就留,学不会就滚蛋。
你不会,有的是人会。
霍恩自己都不得不承认,这些严厉的制度的确保证了工厂能快速大量产出商品,且工厂回本与扩张速度极快。
可问题是,这也导致了严重的劳资纠纷,工人健康更是严重受损。
更严重的是,为了对抗这种压迫,工人要么盲目追求数量,导致商品质量差,要么就是搞隐性对抗,怠工和阳奉阴违。
在1457年的四年总结会上,霍恩就这个事,狂喷了快一个小时。
不过,圣孙冕下也做了自我检讨,认为:
“虽然我告诉了你们为什么这么干和干什么,却忘了告诉你们怎么干。”
“艾尔有一句古话,叫不教而诛谓之虐,所以我再给一次机会。”
在总结会后,霍恩立刻发布了一揽子管理办法计划书,也就是《朝圣效率法》。
简单来说,就是圣孙希望工厂作为圣联新时代的修道院,除了利润外,还要追求对圣父的信仰。
因此,工厂除了要利润,更要考虑工人的福祉与生产效率。
“那你们感觉这个《朝圣效率法》有用吗?”
这几个圣联企业家互相看看,都是苦笑一声不说话。
如果别人问,他们肯定是要大肆吹嘘多么多么有用。
可实际上,从体感而言,不是没用,是真没用啊。
把一个监工拆成了五六个职责的工长,付出了五倍工资支出,干的还是一个监工的活。
搞了一个所谓的观察员,天天抽人做所谓的效率实验,除了打乱生产计划,毛用没有。
更不要提工人培训与统一工具了,他们培训的内容,居然是教工人怎么走路和搬运。
走路和搬运,还需要人教吗?
而且还有专门的工长,监督工人们按照培训的走法和动作做工。
弄的工人们极不适应,每天完成的工作量反而还降低了。
更不要提,他们还要从工人中选举工人代表,和工厂谈判了。
就这群工厂主或者说企业家的看法而言,很像是某种宗教仪式或者政治表演。
不过没办法,如今整肃运动刚结束,谁都不敢顶风作案。
只能先这样维持一阵,等实在捱不住了,再偷偷做改变吧。
四个圣联的实业家,外带圣产局以及热泉堡的代表,参观完工厂,便回到办公室开会。
接着又是去视察原材料矿区,然后又是马不停蹄去介绍贸易渠道。
此后三天,同样是如此,跟着他们,库瓦斯克算是把实业家们做生意和决策的点看了个大概。
至于莫洛卡,对着圣联的商业模式,更是记了一个笔记本。
不过,奇怪的是,他们在热泉堡从七月末等到了八月初,硬是等了一周,都没见蟹黄堡大君的影子。
难不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