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
方东明强调,“郑营长,”他看向郑建业,“这次主攻任务,就交给你们了!有没有信心?”
郑建业“唰”地站起来,胸膛挺得老高,声如洪钟:“请支队长放心!三营保证完成任务!绝不给老团长和新一团丢脸,更不给支队长您丢脸!”
方东明满意地点点头:“具体作战方案,李团长、郑营长,你们下去后仔细研究,报支队指挥部批准。散会后,各部立即行动!”
………
会议结束后,整个晋西北抗日先遣支队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表,迅速运转起来。
李云龙回到新一团驻地,立刻召集营连干部开会,把主攻任务交给了郑建业的三营。
虽然张大彪很不满,但却也没说什么。
而郑建业兴奋不已,连夜带着干部勘察地形,制定了一套引蛇出洞、中心开花的战术。
第二天拂晓,战斗打响。
郑建业派小股部队佯攻据点正门,吸引守军火力。
同时,主力悄悄迂回到据点侧后,用炸药包炸开了围墙。突击队如同猛虎下山,瞬间冲入据点内部。
战斗毫无悬念。
伪军本就士气低落,在八路军凌厉的攻势下很快崩溃。
那个班的鬼子虽然负隅顽抗,但在三营精准的火力和勇猛的白刃战面前,很快被全部歼灭。
不到两个小时,白马庄据点被顺利拔除。
此战毙伤日伪军六十余人,俘虏伪军一百多人,缴获步枪百余支,轻机枪两挺,弹药和粮食一批。
新一团仅伤亡十余人。
战斗结束后,吕志行和赵刚率领的政工队伍立刻进驻白马庄,召开公审大会,处决了民愤极大的伪军头目,将缴获的部分粮食分发给贫苦百姓。
同时,宣传八路军的抗日主张,号召青年参军。
“八路军真打鬼子!”
“跟着这样的队伍,有盼头!”
白马庄及其周边村庄的青年们群情激昂,当场就有数十人报名参军。
首战告捷,政治工作和军事行动完美配合,晋西北支队在极短时间内,就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站稳了第一步脚跟,声威大震。
但方东明的心,并未完全被这初步的胜利所占据。
他深知,一支缺乏持续后勤补给和装备保障的部队,即便再能征善战,也难以在敌后长期立足。
总部关于建立兵工厂分厂的指示,一直萦绕在他心头。
这天清晨,天色微熹,山间还弥漫着淡淡的雾气。
方东明带着魏大勇和几名精干且懂些土木建筑或地形勘察的警卫连战士,牵着几匹驮着简易测量工具的骡马,悄然离开了赵家峪支队部。
他们的目标,是为即将建立的兵工厂分厂,寻找一个万无一失的“新家”。
一行人沿着崎岖的山路,向更深处行进。越往里走,山势越发险峻,林木也愈发茂密。
潺潺的溪流声时隐时现,更添山谷幽静。
魏大勇紧紧跟在方东明身侧,一双锐利的眼睛不断扫视着周围的环境,习惯性地履行着警卫职责。
他看着方东明时而停下脚步,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山势走向,时而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时而又与同行的战士讨论几句,忍不住开口问道:
“支队长,俺说,这兵工厂建在赵家峪附近不挺好?乡亲们也能帮衬着,运输也方便。为啥非要钻到这老林子里来,找这鸟不拉屎的地方?”
方东明收起望远镜,目光依旧巡视着两侧如同刀劈斧凿般的崖壁,缓缓说道:
“和尚,兵工厂,是我们支队的命根子,也是未来打击鬼子的倚仗。它不像作战部队,可以机动转移。
一旦选址暴露,鬼子的飞机、重兵随时可能扑过来。赵家峪虽然群众基础好,但目标也大,不够隐蔽。”
他指了指周围的环境:“你看这里,山高林密,只有一条险路可通,易守难攻。
头顶有天然植被遮蔽,鬼子的飞机很难发现。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水源和山洞,那就是天然的屏障和车间。安全,是选址的第一要素。”
魏大勇恍然,挠了挠头:“还是支队长您想得周全!俺就是个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