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能搞装备,善于发动群众;
论魄力,他敢于承担责任,有独当一面的能力。16团现在兵强马壮,士气高昂,正是开疆拓土的最好时机!”
副老总表示赞同,但随即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方东明的能力毋庸置疑。
但是,老总,您别忘了,他还有一重身份——黄崖洞兵工厂的副厂长,‘火箭筒’等项目离不开他的指导。
把他长期调离兵工厂,会不会影响我们新式武器的研发进度?这可是关系到全军长远发展的大事。”
这正是最让总部为难的地方。方东明这样既能打仗又能搞科研的“复合型”人才,实在太稀缺了。
窑洞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老总凝视着地图,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
突然,他眼睛一亮,猛地一拍桌子:“有了!我们为什么不把兵工厂的一部分,‘搬’到晋西北去呢?”
副老总闻言,先是一怔,随即恍然大悟,脸上露出了笑容:“老总,您的意思是……”
老总思路愈发清晰,语速加快:“让方东明带着16团的主力,先去晋西北,把根据地的框架搭起来,站稳脚跟!
然后,在晋西北寻找一个像黄崖洞一样隐蔽、安全的地点,作为新兵工厂的厂址。
届时,我们从黄崖洞兵工厂抽调一部分技术骨干、关键机器设备,支援过去,组建一个晋西北分厂!
这样,既不耽误前线的武器供应和支持,也能让方东明就近指导研发,两不耽误!”
“妙啊!”副老总抚掌赞叹,“这个方案一举两得!既发挥了方东明的军事才能,开辟了新根据地,又保证了军工研发的延续性。我完全同意!”
他沉吟片刻,补充道:“不过,晋西北情况复杂,除了日军,还有国军顽固派和一些地方武装。
仅靠16团一个团的力量,恐怕在初期会有些单薄。
我建议,将李云龙的新一团,和孔捷的独立团,也一并调往晋西北,统一归方东明指挥!
组成一个强有力的拳头,确保开辟工作的顺利进行!”
李云龙和孔捷,都是八路军中赫赫有名的战将,能打能拼,但也都不是省油的灯。
让他们接受方东明的指挥,既是总部对方东明能力的绝对信任,也意味着更重的责任。
老总几乎没有犹豫,大手一挥:“就这么定了!李云龙那小子,打仗是把好手,就是惹事的本事也不小!
放在方东明手下,我放心!孔捷稳重一些,正好互补。
立刻给方东明发报,传达总部命令:以第十六团为主,新一团、独立团配属,组成八路军晋西北抗日先遣支队。
方东明任支队长兼政治委员,吕志行任政治部主任,即刻着手准备,向晋西北挺进,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同时,将此决定通知黄崖洞兵工厂,让他们做好抽调人员和设备的准备!”
………
命令传到杨家川时,方东明和吕志行刚刚处理完新兵编练的事务。
看着电文,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以及随即涌起的豪情。
“晋西北……好大的一个舞台啊。”吕志行深吸一口气说道。
方东明目光锐利,走到墙上的大地图前,手指从杨家川缓缓移向西北方向那片广袤的区域:
“总部这是给了我们一副千斤重担,也是给了我们一个天高任鸟飞的机会!”
他转身,对吕志行说道:“老吕,接下来的工作更加繁重。
部队整编、思想动员、物资准备、路线规划,千头万绪!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出发准备!”
“放心吧,老方!”吕志行镜片后的眼神充满坚定,“军事指挥你全权负责,思想动员、后勤统筹、与地方交接,这些工作我来扛!保证不让部队带着任何包袱出发!”
很快,16团团部召开了紧急营级以上干部会议。
当方东明宣布总部命令时,会场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议论。
林志强第一个跳起来:“太好了!团长!咱们这是要独当一面了!晋西北,听着就带劲!”
陈安沉稳地分析:“晋西北地形复杂,民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