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工具……”
“精度不够,手艺来凑!”旁边一个年轻些的师傅插嘴道,他手里正小心翼翼地用锉刀打磨着一个尾翼部件。
“王铁他们组正在想办法改进夹具,咱们多试几次,总能找到办法!”
方东明赞许地点点头:“对!就是要这股劲头!火箭发动机那边怎么样了?”
他转向另一边正在调配火药配比的几个老师傅。
一个头发花白、被称为“火药李”的老师傅抬起头,脸上被熏得黑一道白一道,却眼神发亮:
“方厂长,您提供的那个‘双基药’思路,我们试了几种配比,燃烧稳定性和推力比咱们以前的土火药强太多了!
就是这燃烧速度控制还是有点难,快了容易炸膛,慢了推力不足……”
“循序渐进,多做试验,记录数据!”方东明鼓励道,“安全第一!我们不仅要造出来,更要造得安全、可靠!”
他又走到画满图纸的木板前,对围过来的几个负责结构设计的工匠说:
“发射筒的材质,优先考虑高强度无缝钢管,如果实在困难,就用厚壁优质钢管,内部可以考虑加衬套,承受发射时的压力和高温。
瞄准具我们先从最简单的机械瞄具开始,后面再考虑光学瞄具……”
他语速很快,思路清晰,将复杂的火箭筒技术分解成一个个可以攻克的具体问题。
工人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想法,车间里充满了热烈而高效的研讨气氛。
虽然原理样机还没有完全成型,但每一个部件、每一道工艺的突破,都让所有人感受到距离那个“单兵大炮”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
八路军总部。
副总指挥拿着刚刚收到的来自黄崖洞兵工厂的例行汇报,脸上露出惊讶和感兴趣的神色。
“这个方东明,真是不安分啊!”
他对旁边的参谋长笑道,“让他去解决四一式山炮的难题,他倒好,直接给人把方向都改了!‘火箭筒’?听起来倒是挺新鲜。”
参谋长也笑着凑过来看报告:“哦?放弃仿制山炮,转而研发一种全新的单兵火箭武器?
理由是更符合我军现阶段作战需求……轻便、伴随、攻坚、易产……嗯,他这几个总结点,倒是切中要害。”
“是啊,”副总指挥用手指点着报告,“你看看他描述的,十公斤重,一个人背着跑,一两百米内能打坦克、掀碉堡……要真能搞出来,那可是了不得!咱们的步兵攻坚能力得提高多少?”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参谋长推了推眼镜,谨慎地说,“可这火箭技术,咱们以前没接触过啊?
风险会不会太大?别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反而耽误了时间。”
副总指挥大手一挥,显得很有兴致:“风险肯定有,但值得一试!老是仿造鬼子的,终究落了下乘。
咱们也得有点自己的东西!我看方东明不是无的放矢的人,他敢提出来,心里应该有点把握。
这样,老伙计,安排一下,过两天咱们去黄崖洞转转,亲眼看看他这个‘火箭筒’到底是个啥玩意儿,顺便也给刘明远他们鼓鼓劲!”
“好!”参谋长也来了兴趣,“我也正想去看看,被李云龙那小子天天念叨的‘方大宝贝’,又在捣鼓什么惊天动地的东西呢!”
…………
黄崖洞兵工厂入口。
李云龙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在警戒线外来回转悠,几次想往里闯,都被门口执勤的战士客气而坚决地拦了下来。
“同志,请留步!厂区重地,没有刘厂长的批条,任何人不得入内!”战士面无表情,但语气坚定。
李云龙瞪着眼:“嘿!我说你小子知道我是谁吗?我是新一团团长李云龙!
我找你们方厂长有急事!你就通融一下,让我进去呗?我就跟他说几句话!”
战士依旧摇头:“李团长,我们知道您。但刘厂长特意交代了,方厂长正在主持重要项目攻关,期间谢绝一切访客,以免打扰。请您理解。”
“重要项目?啥项目比老子找他喝酒还重要?”
李云龙气得直跺脚,但又不敢真硬闯,只能指着兵工厂里面骂骂咧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