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云龙嘿嘿一笑,露出一副“我懂”的表情:“老赵,你看你,把我想成什么人了?我能乱来吗?
我这是在为咱们新一团的战斗力着想!你想想,方东明搞出来的,肯定是好东西!
好东西,咱们新一团能不惦记着?等他那玩意儿弄成了,咱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怎么着也得弄点过来尝尝鲜吧?”
他越说越兴奋,凑近赵刚和张大彪:“大彪,你最近多往兵工厂那边溜达溜达,跟门口站岗的混熟点,看看能不能打听出点啥风声?那新玩意到底是个啥模样的?威力多大?”
张大彪憨憨地点头:“哎,团长,我明白了!”
赵刚无奈地放下文件:“老李,你这是搞情报工作还是搞土匪盯梢啊?注意影响!”
“放心放心,我有分寸!”李云龙摆摆手,眼里闪烁着精明的光,“老子这叫关心战友,提前做好接收新装备的准备!嘿嘿……”
………
时间的指针悄然拨动。
就在16团刻苦训练、兵工厂全力攻关、李云龙暗戳戳琢磨的时候,日军隐秘的行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通往辽县、潞安、榆社等据点的山路上,夜间明显多了许多伪装严实的骡马队,沉重的箱子被悄无声息地运进加固的仓库。
而在更隐蔽的山林小径中,穿着八路军或老百姓服装的小股日军部队,正利用夜色和复杂地形的掩护,昼伏夜出,如同涓涓细流,向着太行山深处的某个预定区域悄然汇聚。
岩松义雄站在司令部的沙盘前,看着代表他部队的无数个小箭头正在缓慢而坚定地向“杨家川”方向移动,脸上露出了胜券在握的残忍笑容。
他的“铁壁”,正在无声地合拢。他只等着最后一股力量就位,便要挥出那致命的一拳。
………
杨家川,16团团部。
夜已深,团部窑洞里的煤油灯还亮着。
政委吕志行揉着发胀的太阳穴,面前摊开着各营报送上来的训练总结和物资清单。
三位营长刚汇报完工作离开,山谷里此起彼伏的操练声也渐渐平息,只剩下巡逻队规律的脚步声和远处山风的呜咽。
他站起身,走到挂在墙上的简陋地图前,目光落在“杨家川”和周边区域。
部队的战斗力在稳步提升,这是不争的事实。三千多号人,装备精良,士气高昂,别说是八路军了,就算是全国也是数得着的精锐。
但不知为何,他心头总萦绕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压抑感,仿佛暴风雨来临前那种令人窒息的宁静。
“也许是东明不在,心里没底吧。”吕志行自嘲地笑了笑,试图驱散这种不安。
他强迫自己将注意力放回眼前的文件上,仔细核查着弹药储备和粮食消耗。
必须确保万无一失,等团长回来,要让他看到一个井井有条、随时能战的16团。
………
八路军总部。
副总指挥披着外衣,同样在灯下研究地图。副总参谋长拿着一份刚收到的情报快步走进来,脸色凝重。
“老总,内线冒死传出的消息,确认了。”副总参谋长将情报放在桌上,手指点着太行山北麓的几个点。
“辽县、潞安、榆社,这几个据点近期夜间运输活动异常频繁,卸下的箱子沉重,守卫极其森严。
结合我们之前捕捉到的零星无线电信号和群众反映的‘不明队伍’活动迹象,基本可以断定,岩松义雄在悄悄囤积物资,并且有部队在向我们根据地腹地渗透。”
副总指挥盯着地图,眉头紧锁,手指在那几个据点与“杨家川”之间划动:
“果然忍不住要动手了……目标是16团?还是想搂草打兔子,顺便扫荡我们其他根据地?”
“从物资囤积点和渗透路线看,直指杨家川的可能性最大。”副总参谋长分析道,“岩松义雄这是憋着劲要报仇,想把东明和16团一口吃掉。”
“胃口不小!”副总指挥冷哼一声,“他以为化整为零,悄悄摸进来我们就发现不了?
通知下去,立即通知16团的吕志行,让他加强警惕,同时各情报网点加强监视,地方武装和民兵提高警戒,发现可疑人员立即上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