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深处,杨家川。
方东明离开后的第十六团,并未有丝毫松懈。
相反,在政委吕志行和三位营长的带领下,全团上下憋着一股劲,要将团长回来时看到的是一支更加强大的铁军。
这天清晨,薄雾尚未散尽,吕志行便带着林志强、陈安、高明三人巡视各营训练情况。
站在一处高地上望去,整个山谷俨然一个巨大的练兵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步兵操练。三个步兵营,依照着方东明结合实战经验改良的编制进行训练。
每个营下辖三个步兵连,一个重机枪连(装备四挺九二式重机枪),一个迫击炮排(装备2门方造60迫)。
步兵连的战士们人手一支三八式步枪,每个班还加强了一挺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以及1具八九式掷弹筒,火力配置远超常规八路军部队,甚至隐隐接近抗战初期德械师的步兵火力密度。
“突刺!刺!”
“杀!”
宽阔的操场上,数百名战士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式步枪,随着教官的口令,整齐划一地做着突刺动作,阳光下刺刀闪烁着寒光,喊杀声震天。
新兵们的动作虽然还有些生涩,但那股子狠劲和专注,让吕志行暗暗点头。
“政委您看,”林志强指着正在练习班组战术配合的一连,不无得意地说,“这帮小子,现在拼刺和战术配合像模像样了!团长留下的那套训练法子,真管用!”
陈安则更关注他的“尖刀”,指着二营一处模拟巷战的地形:“我们营重点练城市和复杂地形突击。
每个班都分了火力组、突击组和支援组,配合越来越默契。就是这新兵对爆炸物使用还是有点怵,得加练。”
高明话不多,只是默默看着三营的战士们进行长途奔袭和野外生存训练,战士们负重不轻,但队形保持得不错,眼神锐利。
接着他们来到炮兵训练场。这里更是气势恢宏。
团属炮兵营下辖三个炮兵连,每个连三门九二式步兵炮,甚至炮兵一连和炮兵二连还各自装备多了一门太行式,11门步兵炮一字排开,炮口高昂。
装填手、瞄准手、弹药手各司其职,在口令下进行紧张的模拟射击流程。
驮马在一旁安静地吃着草料,随时准备牵引火炮转移。
“咱们这炮兵营,都快赶上鬼子一个联队的直属炮兵了!”
吕志行看着这阵势,忍不住感慨,心中既自豪又感到责任重大,“东明留下的这份家当,咱们可得看好了,用好了!”
林志强搓着手,眼热地看着那些火炮:“政委,下次有仗打,可得让我们一营先挑突破口!有这么多炮开路,啥鬼子据点拿不下来?”
陈安和高明虽然没说话,但眼神里的渴望同样炽热。
吕志行面色一肃:“都别光想着吃肉!训练不能停,尤其是步炮协同,这是团长反复强调的!
别到时候炮响了,步兵跟不上,或者炮弹砸自己人头上了!各营回去,继续加大训练强度,要把每个兵都练成嗷嗷叫的小老虎!”
“是!”三位营长齐声应道,斗志昂扬。
…………
黄崖洞兵工厂。
两天后,副总指挥和副总参谋长在一队精干警卫的护送下,轻车简从地来到了兵工厂。
刘明远带着厂里主要干部在洞口迎接,心情既激动又忐忑。
“老总!参谋长!欢迎首长莅临指导!”刘明远上前敬礼,声音有些发紧。
副总指挥笑着还礼,目光扫过略显紧张的刘明远和后面的人群,没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便问道:
“刘厂长,不用搞这么大阵仗。方东明那小子呢?又猫在车间里捣鼓他的新玩具?”
刘明远连忙回答:“报告老总,方厂长正在车间准备汇报材料,说是要把最真实的工作状态展示给首长。”
“哈哈,好!那就直接去车间!”副总指挥大手一挥,显得兴致勃勃。
一行人走进喧闹的研发车间。
方东明正站在那块挂满图纸的水泥板前,和几个老师傅讨论着什么,听到动静转过身,看到两位老总,立刻小跑过来敬礼:“老总!参谋长!”
副总指挥打量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