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璃撇嘴。
她知道姜惊鹊不安好心,听了这话感觉有些屁股疼。
正埋首于《石头记》手稿中的于初尘,此刻也被这动静引得抬起头。
“师兄,”于初尘的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的惊奇,她纤细的食指指着稿纸上一处,“此是何物?既非字,亦非句读,似小蝌蚪般点缀其间……这‘、’,还有这实心的‘●’,位置……好生古怪!”
她指着的是文中断句之处清晰可见的顿号和句号。
姜惊鹊从书案底下又掏出一本薄薄的册子,递到于初尘面前。
“师妹好眼力!此名为‘标点符号’!”
“这小点‘、’名唤‘顿号’,用于句中并行之词略作停顿;这小圆点‘●’,乃句末‘句号’,表一句意尽。更有逗号(,)承上启下,引号(“”)标引用……林林总总,功用各异。”
于初尘翻开这本《标点解用》,只见里面列举了十余种形态各异的符号,配以简单明了的释义和范例。
她飞快地翻看,杏眼越瞪越大,如同在她眼前推开了一扇通往文字世界新天地的大门!
猛地抬头看向姜惊鹊,“师兄竟思虑至斯!这些符号……这些符号如同点石成金,能让文章条分缕析,意思分明!圣贤书句读皆需口传心授,艰涩难通,若以此推广……”
她捧着那本《标点解用》,激动得指尖都在微微发颤,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这……师兄!你这是功在千秋之举!教化之功,恐怕仅次于圣贤注疏了!”
青璃虽看不懂书中具体门道,但见于初尘如此失态激动,也好奇地凑过去看那书上的奇怪符号,咂咂嘴:“阿哥弄这些鬼画符作甚?”
“你懂什么,这是方便天下读书人的宝贝!”
于初尘冲了她一嘴,脸上红霞更盛,“有了这个,初学者也能更快读懂文章!师兄深谋远虑,岂是你这野女人能明白的?”
青璃撇撇嘴:“什么宝贝不宝贝的,能当饭吃?”
于初尘被她气的站起来就要抓她:“你这笨蛋,有了这个山里的人,更容易读书了。”
“啊?还有这么大用?”
于初尘气的直翻白眼,不想跟这个文盲说话。
姜惊鹊笑着收起那本《标点解用》。
“带你去看点真正的‘宝贝’。”他又转向还沉浸在激动中的于初尘:“师妹,走,一起去印书坊瞧瞧,看看咱们的《石头记》印了多少了。”
三人出了进士楼,来到姜千山负责的柳家书坊改造的印书坊。
甫一进门,浓重的墨香与木头的清新气息便扑面而来。
坊内与以往大不相同,老匠人正带着几个伙计在忙碌,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角落的那台新设的活字印刷台。
一排排黄澄澄、闪着金属光泽的方形小铜块整齐码放在特制的字盘里。
正是四海商会所赠的那套铜活字!
“东家,您来了!”老匠人见到姜惊鹊,连忙放下手中的家伙什。
姜惊鹊点点头:“冯师傅,进展如何?”
冯匠人脸上满是振奋和感激:“托东家洪福!有了这铜活字,简直如虎添翼啊!”他指着旁边堆放的几摞崭新的书页,“《石头记》前二十回为一卷,这些天紧赶慢赶,已印好整整贰佰卷!工工整整,字迹清晰透墨!比单用雕版快了一倍还多!全赖这宝贝活字!”
于初尘和青璃都好奇地凑近那铜活字台。
青璃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人”字铜块:“沉甸甸的,真亮!”她觉得无比新鲜。
于初尘则是看着那一行行被老匠人熟练拼好的诗句“暖浪摇芹影,晴丝拂柳柔”,惊叹于这精巧的设计:“便是如此排列组合,就可印出千变万化的文章?师兄,快给我们讲讲这流程!”
姜惊鹊便带着二女,从检字、排版、上墨,到覆纸、压印、揭页,一一演示讲解。
“如此迅捷,这《石头记》很快便能传阅开了!太好了!”于初尘拿起一页油墨尚有余温的印品,嗅着墨香。
冯匠人却搓着手,面露一丝尴尬与惋惜:“东家……就是您这些新奇的‘标点’,有点绊住了手脚。”
“哦?”姜惊鹊眉头微挑,看向堆放一旁的十几块新铜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