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石头引到一堆落满灰尘的卷宗前,交代了几句如何分类编号,便自顾打盹去了。
石头憨直,只管埋头苦干。李清河却心中暗喜。这简直是天赐良机!在这些陈旧账目文书之中,极有可能找到与丙戌仓相关的租赁记录、货单副本,甚至更早的图纸!这比他冒险亲自探查安全得多,也更为隐蔽。
他立刻投入工作,手脚麻利地清理灰尘,分类整理,但暗中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寻找与码头仓廪,特别是编号靠后仓区相关的卷宗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整理到一箱覆盖着厚厚灰尘、标注“郡府抄录·货栈旧档(癸未至丙戌)”的文书时,他发现了目标!
几份泛黄发脆的纸张,是数十年前官署对码头仓区巡检的简要记录副本。在其中一份记录中,赫然提到了“丙戌仓,闲置,地气阴湿,壁有渗水,责令整改”等字样,日期恰在甲子年案发后不久!而更让他心惊的是,在旁边一份看似无关的、关于码头区地下污水管网淤塞的呈报附件中,有一张极其简略的示意图,模糊标注了丙戌仓的大致位置和其下方一条“疑似古泄洪道淤塞”的标记!
古泄洪道!《地脉杂俎》曾提及,某些古城修建时,会利用天然或人工的地下河道、泄洪道作为排水系统,这些通道往往也是地脉支流所在!若丙戌仓下方真有淤塞的古泄洪道,那便极可能是地气滞塞、形成“煞穴”的关键!这也解释了为何煞气残留如此之久!
李清河强压激动,默默将这些关键信息记在心中,未动任何纸张。他像处理其他文书一样,将这批档案归类放好,未露丝毫异样。
连续三日的案牍库整理,李清河收获颇丰。他不仅确认了丙戌仓的废弃状态和大致地貌,还通过交叉比对其他文书,了解到那片区域因环境恶劣、屡有“闹鬼”传闻(实则是煞气侵扰常人的表现),早已鲜有人至,连乞丐都不愿落脚。这对他而言,反而降低了被偶然发现的概率。
然而,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告知斗笠客或岑夫子?他再次否定了这个想法。一来,他无法解释消息来源(总不能说自己是“看”出来的);二来,他隐隐觉得,此事牵连太广,贸然将书院高层拖入,未必是好事,也可能让自己彻底失去自主性。
最终,他决定还是依靠自己。至少,先要亲自确认一下,哪怕只是远观。他需要更直观地感知那里的煞气强度、流动规律,以及是否有“人”活动的迹象。
机会很快来了。这日,杂役头目分配一项外出公务:护送一批书院修补好的普通书籍,送往城南靠近码头区的“蒙学堂”。这是一项简单的跑腿活,通常由两名杂役同行。
李清河再次主动请缨,并与关系尚可的石头一同前往。
午后,两人带着书箱,出了书院侧门,步入喧嚣的街市。李清河刻意引导路线,选择了会经过靠近码头区外围的道路。当行至一处地势稍高的石桥时,他借口歇脚,将书箱放下,目光“随意”地扫向那片已牢记于心的区域。
远处,污水河浑浊的河水汇入浩荡的沧澜江,江风带来腥咸的水汽和码头的喧嚣。在一片低矮、破败的旧仓库轮廓中,李清河集中精神,“观气”之能全力运转!
这一次,距离拉近,感知更为清晰!那片区域上空,果然笼罩着一层淡薄、却异常顽固的灰暗“煞气”,如同不散的阴霾。地气沉滞死寂,与周围的“生”气格格不入。而在那片煞气的中心,丙戌仓所在的位置,地底深处,隐隐传来一丝极其微弱、但本质却异常精纯阴寒的波动,如同沉睡凶兽的呼吸!
确有异常!而且,那煞气的源头,似乎深埋地底,与那条“淤塞的古泄洪道”紧密相连!绝非寻常废弃仓库可比!
更让他心头一紧的是,在他感知中,那片区域边缘,若有若无地残留着几缕极其淡薄、却带着阴冷锋锐意味的“人气”!这气息隐匿功夫极好,几乎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但那种独特的“影阁”杀手般的冰冷质感,他曾在一线天和黑水涧亲身领教过,绝不会认错!
有人!而且很可能是“影阁”的人!他们在监视那里?还是……那里至今仍是他们的一个秘密据点?
李清河不敢久留,怕引起暗中监视者的警觉,立刻收回感知,提起书箱,对石头道:“歇够了,走吧,莫误了时辰。”
返回书院的路上,他心绪难平。丙戌仓的确认,以及“影阁”可能的存在,让局势更加复杂危险。那里不仅是一个废弃的煞穴,更可能是一个活跃的陷阱!
但同时,一个大胆的念头也在他心中萌生:既然“影阁”如此重视那里,是否说明,那里除了煞气残留,还可能藏着别的什么?比如……关于赵汝成下落的线索?或者,与那“邪玉”相关的其他秘密?
直接硬闯是自寻死路。但……若能从地脉入手呢?《地脉杂俎》中曾提及,地脉虽有定势,却非一成不变,可借山水之势、甚至人为引导,进行微调。若能找到那淤塞古泄洪道的另一个出口,或利用地气变化……或许,有办法在不惊动守卫的情况下,窥探到一些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