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心中成形。他不需要找到确凿的证据指证赵福,那几乎不可能。他只需要制造一个“合理的怀疑”,并将这个怀疑,巧妙地送到对赵福有敌意的人手中。
他找来一张普通的草纸,用左手写下一段歪歪扭扭、看似市井匿名举报的信:
“韩大人钧鉴:小人乃码头苦力,前日偶然见赵府外院管事钱三,与几名陌生外地人在‘醉仙楼’后巷密会,神色鬼祟。听闻钱三近日曾放言要整治城南某个不开眼的穷酸。今日青鱼巷意外频发,险出人命,小人心中不安,特此禀报。小人位卑言轻,只求心安。”
信中,他点出了关键人物“赵府外院管事钱三”(这是陈望根据赵府人员结构推测出的可能负责此类脏活的中层爪牙),点明了地点“醉仙楼后巷”(码头区有名的暗盘交易点),关联了事件“青鱼巷意外”,并将动机指向“整治穷酸”(暗指自己)。信息模糊,却指向明确,留给韩副指挥使足够的想象和调查空间。
写好后,李清河并未让陈望或林婉如去送信,那太危险。他选择了一个更隐蔽的方式。次日清晨,他再次出门,这次却绕道城西,在一处人流密集的菜市口,故意与一个巡街的兵丁发生了轻微的碰撞,趁道歉的瞬间,将折叠好的信笺悄无声息地塞进了对方悬挂在腰间的杂物袋缝隙中。那兵丁浑然不觉,继续巡逻。
这封信,如同投入水中的一颗石子,能否激起涟漪,李清河并无十足把握。但他算准了人性——韩副指挥使与赵福有隙,绝不会放过任何可能打击对方的机会。即便他不全信,也必然会派人去查证“钱三”和“醉仙楼后巷”的线索。只要巡城司的人一动,必然会在码头区引起风声,打草惊蛇。
事情的发展,比李清河预想的还要快。就在信送出的第二天下午,陈望从外面回来,带回一个消息:巡城司的韩副指挥使亲自带人,突击检查了码头区的几家客栈和货仓,据说是在追查一伙流窜作案的毛贼,但重点盘查了与赵府有往来的一些商铺和人员,气氛紧张。更有传言,赵府外院管事钱三被韩副指挥使“请”去问话了,虽然很快就被赵府的人保了出来,但脸色极其难看。
“干得漂亮!”陈望难得地露出了一丝畅快的笑意,“韩扒皮这回可算是逮着机会了,就算动不了赵福,也够那钱三喝一壶的!赵府那边,短时间内怕是不敢再轻易动用这些见不得光的手段了。”
林婉如也松了口气,看向李清河的眼光充满了敬佩。他不仅躲过了致命刺杀,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凭借智慧和对人心的把握,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反击,暂时挫败了对手的锐气。
李清河脸上却并无多少喜色。他站在窗边,望着远处郡守府的方向,目光深邃。这次反击,虽然成功,却更像是一次无奈的防守。它暴露了己方情报网络的薄弱,也预示着与赵汝成势力的斗争,将从此转入更加复杂、更加凶险的暗战阶段。
“以理御险,终是权宜之计。”他低声自语,“真正的安全,还需要更强大的力量来守护。”
经此一役,他更加坚定了尽快提升实力、并设法与天工坊等潜在盟友建立更紧密联系的决心。风雨,并未停歇,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侵蚀着这座城池的每一个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