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的更鼓声遥遥传来,苏白回到锦衣卫衙署时,身上也浸透了这冬夜的寒意。
他没有丝毫睡意,径直走入那间布满舆图文卷的密室。
沈炼已在此等候,脸色在跳动的烛光下显得有些阴晴不定。
“大人。”
沈炼压低了声音,带着紧绷。
“内卫刚传来的消息,就在半个时辰前,永嘉侯府后门有两骑快马悄然出府,一人往京营方向,一人……往宫城方向去了。”
“往京营方向的,我们的人已缀上。往宫城方向的,在抵达东华门外便失去了踪迹,像是……入了宫。”
苏白执笔在地图上标记的手微微一顿,墨点滴落,在京营与宫城之间氤氲开一小团污迹。
他抬起眼,眸中没有任何意外,只有一片深沉的冷冽。
“果然坐不住了,王景宏的死,就像掐断了他一条臂膀,痛感此刻才真正传来。”
“往宫城去的人,是去找自己人通气……安排退路。”
他放下笔,指尖划过舆图上代表皇城的区域。
“陛下虽已下令封锁消息,但这宫墙之内,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
“郭英经营多年,宫中若无眼线,才是怪事。”
“那明日之事……”沈炼面露忧色。
“计划不变。”
苏白语气斩钉截铁。
“甚至要更快!郭英此刻派人入宫,说明他虽起疑,但尚未确定我们掌握了多少,更未料到陛下决心如此之快,明日便要动手。”
“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也是我们最好的时机。”
他转向沈炼,目光如炬。
“让你挑选的五十名缇骑,可已就位?”
“均已按照大人吩咐,分批潜入西苑指定位置,藏匿完毕。”
“皆是跟了卑职多年的老手,擅长潜伏、袭杀,绝对可靠。”
“好。”苏白点头。
“冯都督那边的锐健营呢?”
“冯都督已秘密传讯,锐健营三百人,由其子冯诚亲自率领,明日巳时正,准时报到,皆着便装,暗藏利刃与特制绳网、钩锁。”
苏白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冰冷的夜风立刻灌入,吹得烛火剧烈摇晃。
他望着外面沉沉的黑暗。
“告诉兄弟们。”
他声音在风中显得异常清晰。
“明日,刀出鞘,弓上弦。”
“没有我的信号,便是天塌下来,也得给我忍着。”
“一旦信号发出……我要郭英,活见人,死见尸。”
“其余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
“是!”
沈炼眼中闪过寒光,抱拳领命。
“还有……”苏白补充道。
“加派人手,盯死所有可能与郭英有牵连的文武官员府邸,尤其是掌管城门、驿传的官员。”
“防止他们狗急跳墙,矫诏调兵传递消息。”
“明白!”
……
辰时末,苏白换上了一身绯色官袍,神色平静地走出锦衣卫衙署,登上了前往皇城的马车。
他怀中除了那道密旨,还多了一枚小巧的青铜口哨,那是调动西苑伏兵与锐健营的信号。
皇宫,午门。
今日的宫门守卫似乎比往日更加森严,披甲执锐的禁军士兵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个进入的官员。
阳光照射在琉璃瓦上,反射出刺目的光芒,却驱不散那股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
文武官员们陆续到来,相互寒暄,低声交谈,大多是关于今日陛下突然检阅京营武备的猜测。
有人面露兴奋,有人则不以为然,唯有少数几个知情者,如苏白,如隐藏在人群中的冯胜,面色如常。
巳时三刻,永嘉侯郭英的仪仗终于出现在午门外。
他身着御赐的蟒袍,腰悬宝剑,在一众亲卫的簇拥下,龙行虎步而来。
年近五旬的郭英,身材依旧魁梧,面容威猛,一双虎目顾盼间精光四射,久居上位的威严气势展露无遗。
他目光扫过群臣,在与苏白视线接触的刹那,微微停顿了一下,那眼神深处,似乎有极难察觉的探究一闪而过。
随即,他便与相熟的几位都督谈笑风生起来。
苏白心中冷笑,郭英果然不愧是老狐狸,到了此时,依旧能如此镇定。
但他那略微加快的步伐,以及下意识摩挲剑柄的手指,却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午时正,钟鼓齐鸣。
百官按品秩鱼贯进入奉天殿前的广场。
朱元璋高踞于丹陛之上的龙椅中,冕旒垂面,看不清表情。
唯有那透过珠帘射出的目光,扫过下方每一个人,最终在郭英身上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