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座都已经有了心中的答案,本身长江实业就拥有足足40%的股份,再加上你们在场的共计持有13%左右,就已经高达53%的股份。
如此一来,二级市场实际上只剩下四十多个点的股份,林先生想要消无声息地持有高达二十多个点,再加上你们手中的13%个点,才有威胁到长江实业对和记黄埔控股权的可能性,你们觉得这个概率大吗?
实不相瞒,即便是林浩然先生,也自知这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而他之所以增持和记黄埔股份,目的不过就是为了在和记黄埔董事会拥有一定的席位,从而在未来有机会更进一步,至于时机,肯定不可能是现在。
可如果你们抬高价格,那林先生就只能暂时放弃这个想法了,这要是让市场知道,今天和记黄埔的股价是因为林先生拉上去的,如今他决定放弃收购和记黄埔股票了,你们猜,和黄的股价会如何?”
此话一出,几位股东顿时脸色微变,刚刚泛起的那点坐地起价的心思,如同被一盆冰水当头浇下,瞬间冷却了大半。
马世民的话,精准地戳中了他们的软肋——风险。
他们只看到了九龙仓大战中股价飙升的诱惑,却选择性忽略了那场大战的特殊性和极高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马世民点明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李加诚40%的控股地位,本身就是一道几乎无法逾越的鸿沟,使得和记黄埔极难上演另一场九龙仓式的控股权争夺战。
林浩然的目标,更可能是在董事会获得影响力,而非不计代价地争夺控制权。
如果因为他们的贪心要价,导致林浩然觉得成本过高而放弃此次收购计划……
那么,一旦市场得知今天推动股价的神秘力量退缩了,会发生什么?
刚刚恢复的信心会瞬间崩塌,那些跟风买入的散户和机构会恐慌性地抛售,股价很可能不仅会跌回原点,甚至会因为预期落空和恐慌情绪而跌得更惨!
他们手中的股票,将再度变得“烫手”。
到时候,别说65%的溢价,能否以昨天暴跌后的价格顺利脱手都是个问题。
那位姓何的股东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化作一声无奈的轻叹,手指也不再敲击桌面了。
其他几位股东也面面相觑,眼神中的贪婪和犹豫逐渐被清醒和务实所取代。
这里面有一位王姓股东除了刚开始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后面得知马世民的目的之后,由始至终都没再说过什么,甚至都面无表情。
要不是此刻身在置地集团总部,他甚至都有直接给李加诚打个电话的想法了。
不过,他还是忍了,打算出去之后再打。
所以,他也不知道,李加诚这期间,给他打了好几个电话。
马世民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知道时机已经成熟。
他不再施加压力,而是换上了更加诚恳的语气:“各位,林生这次委托我与你们谈这笔交易,是带着极大的诚意而来的,这个报价,你们一旦走出这个门后,绝对不可能再找得到。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林生获得了期望的股权和未来合作的可能性,而各位,则能够以不低的价格,迅速抛售手中的和记黄埔股份,足以让你们有充裕的资金去捕捉其他更确定的投资机会。”
这番话,既给了他们台阶下,又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愿景,彻底瓦解了他们最后的心理防线。
终于,另一位一直沉默的姓黄的股东率先开口,他的声音有些沙哑:“马世民先生,不必多说了,林生的诚意和条件,我接受了。”
“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