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这些难民,就要看地球国际和舰队国际的意思了。
罗清沿着难民飞船的飞行轨迹,也成功把第一地球的盒给开了,第一地球距离太阳系199.9光年,所在的恒星系,是一个拥有6颗行星的单恒星系。
第一地球所在的恒星系,以下简称第一恒星系。
因199.9光年实在是太过遥远,罗清对第一恒星系的观察也持续了很久,总算观察到了一些关键的信息,第一地球是第一恒星系的第三轨道行星,与该恒星的距离适中,是典型的类地宜居行星。
罗清还观察到了六颗行星范围内的文明活动痕迹,比如一些人造光源,看来第一地球已经完全登陆了其余行星。
第一地球对其他行星的开发程度,要远大于人类对于火星、金星等行星的开发程度。
最重要的是,罗清在那颗恒星上,观察到了一个半透明的壳子,这个壳子严重压低了该恒星型的光度,使其光度仅为太阳的千分之一。
换言之,整颗恒星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能量,都被第一地球的文明给截胡了。
罗清知道这种装置叫什么,早在1937年的科幻《造星者》中,作者斯台普尔顿就畅想了这么一个巨型人造结构,用于包围恒星并获取其绝大多数或全部的能量输出。
这种科幻概念的装置,被称为戴森球。
这是一个,拥有了戴森球的,对所在恒星系的所有恒星完成开发的,按照卡尔达肖夫指数的标准Ⅱ型文明。
论技术水平高于人类,论技术规模大于恐龙。
这就是“第一地球”,六颗地球里面的“大哥”,也是如今唯二幸存的文明,其所展现的实力,无论是建造戴森球,亦或者是两万年前发送百分之一光速的难民船队,都彰显了第一地球的强大实力。
毕竟,按照卡尔达肖夫指数,太阳系人类的文明等级虽然已经达到Ⅰ型,但距离Ⅱ型文明还有较遥远的距离。
罗清曾经问过排险者传感器关于文明等级划分的问题,得到的的答案是,按照卡尔达肖夫指数的Ⅱ型标准文明,在宇宙尺度上对应的等级应该是10B级。
作为对比,二战时期的地球是3B级文明,冷战时期的地球是4B级,危机纪元早期的地球是5B级。
6500万年的龙蚁联邦、以及离开地球时的恐龙飞船‘初号环’,文明等级是6B级。
其中3B和4B的差距并不明显,5B和6B就已经有了明显差距,等级差距越往后越明显,这一点倒是和修仙境界有着某种共同性。
炼气1~10级几乎没有明显区别,筑基多了能围杀金丹,元婴结阵能对抗化神,但是合体再多也很难打过渡劫,渡劫期修士对于地仙境仙人则没有任何抵抗能力。
越高级的差异越大。
罗清估算现在危机纪元205年的太阳系人类,文明等级是6B~7B级左右。
在一百多年前的某天,在等待“脑细胞”跃出天际的那一夜,罗清与排险者聊了许多,他曾问过排险者A、B、C,D,E这些套用希腊字母为表述的文明等级区别是什么?
排险者的回答是:因为文明早期发展现象不同,不能以简单的的技术,比如使用火来作为文明分类的依据。毕竟,宇宙中存在海洋文明,用使用火来评判对他们并不公平。
目前宇宙公认的文明发展等级界定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C级之前以基础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知识传承体系的存在性为核心标准,C级之后以技术发展成果为核心标准。
罗清想要具体一点的答案。
排险者传感器只好以人类的技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