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恒星型氢弹的轰炸角度再刁钻,吞食帝国的发动机们也可以大角度调向,交叉掩护,扫灭来袭的恒星型氢弹。
战至此时,至少2万枚恒星型氢弹已经释放了,但真正如愿爆炸的氢弹不足数百枚。
数百枚恒星型氢弹完全不足以撼动巨环本身。
这些大环发动机虽然无法威胁到数千万公里外的人类战舰,却可以用发动机本身的喷流阻拦一切敌人的实体打击。
无论是氢弹还是电磁炮弹,都会在上亿度的等离子射流中消耗殆尽。
赤道发动机和大环发动机几乎将巨环的赤道和背面完全保护了起来。
至于正面轰炸……用珍贵的恒星型氢弹去轰炸正面的铁地壳层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甚至用恒星型氢弹去轰炸恐龙的居民区都是一个亏本买卖。
人类的敌人不是那些普通恐龙,而是大环本身。
只有摧毁发动机,才能解除巨环对太阳系的威胁,否则一切都是徒劳,那些发动机是太阳系舰队的唯一目标。
近百座赤道发动机的损毁让大环降低了一部分转向能力,但360门伽马激光射线炮仍在,6000座赤道转向发动机仍在,23000行星发动机仍在,吞食帝国就仍然屹立于太阳系之上。
如果吞食大环有血条,那么对方的血条就仍在90%以上!
人类绝不允许具备吞食能力的大环如此轻易的进入太阳系之内。
哪怕会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
三天后,
危机纪元203年9月18日清晨,吞食巨环的庞大身躯已经肉眼可见,它缓缓压破了柯伊伯带的陨石碎末,引力场使得战后的柯伊伯带碎末在它的环周形成了一层细碎的陨石带。
吞食巨环距离太阳已经不足100个天文单位。
在这三天里,除却三大主力之外,海王星轨道和天王星轨道待命的数百艘恒星级战舰也陆续赶来,挡在了吞食大环踏入太阳系的必经之路上。
同样是在这三天内,除却已经被巨环摧毁的阋神星,妊神星和鸟神星也陆续飞行到了攻击轨道,两颗矮行星都距离大环有着超过20个天文单位,虽然距离较远,且并不是最佳攻击位置,但为了尽可能阻拦巨环推进,两颗矮行星还是发动了超远程伽马射线轰炸。
但也因此暴露了位置。
相比于阋神星和冥王星那约0.6%地球的体积,鸟神星和妊神星那不规则的星体和仅有0.15%地球的体积更小,这两颗矮行星所布置伽马激光射线炮台功率要更低一些,而且这两颗不规则星体的矮行星并没有“护山大阵”进行保护。
在MOSS的校准下,两颗无人矮行星在进行了十多轮激光狙击之后,同样先后被大环的反击所摧毁,只是与阋神星的被贯穿不同,这两颗更小型的矮行星几乎被大功率激光齐射加热成熔融状态,随后在冰冷的宇宙中裂成碎片,成为了流浪的熔融陨石。
算上被面壁者抱走的冥王星,柯伊伯带的四大矮行星已经全部‘消失’了。
也趁着妊神星与鸟神星吸引大环火力的时间,柯伊伯带消灭了吞食舰队的人类舰队开始朝着大环来的方向聚集,数以万计的行星级战舰在已经化为陨石碎末的柯伊伯带战区集结。
500×500的行星级战舰群组成了平面方形阵列,除此之外还有365艘恒星级战舰位于行星级战舰群的阵列之中。
双方的距离不足十亿公里!
吞食巨环仍以0.001c的速度亘古不变的向前碾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