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却远不如窗外的景色那般明朗。厚重的绛红色窗帘隔绝了大部分阳光,只留下一室沉闷的灯光,照着一张张或严肃、或沉思、或隐含机锋的脸。
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关于“国家科技发展路线问题”的内部研讨会。与会者皆非等闲之辈,既有来自各大部委的司局级干部,也有来自科研院所的顶尖专家,更有几位在思想文化界极具影响力的“理论家”。
魏文明就坐在其中。
他穿着一身熨帖的灰色中山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金丝边眼镜后面,是一双习惯于审视和批判的眼睛。作为近些年声名鹊起的“慕洋派”代表人物,魏文明以其博闻强识、犀利的言辞和对西方科技、文化的深刻了解,在许多干部和知识分子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他总是能以一种旁观者清的姿态,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内各项建设中存在的“盲目”与“浮夸”。
然而,最近几个月,魏文明敏锐地感觉到,风向变了。
起初,这股风还只是在京城的高层圈子里悄悄流淌。他发现,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过去那些对他言必称是、附和着感叹“我们与西方的差距至少有五十年”的干部们,开始变得言辞闪烁。他们谈论起一个代号——“洞察之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