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不让补气养血的药太过滋腻,影响脾胃运化,这样气血同调,效果更好。”
小宇在旁边一边记笔记,一边问道:“师傅,那这两个方怎么交替服用呢?有什么讲究吗?”
“当然有,”岐大夫说,“补中益气汤偏于补气升阳、清利湿热,归脾汤偏于养血安神、健脾养心。前三天服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后四天服用归脾汤,如此循环,连续服用一个月。这样既能托举中气、清利湿热,又能滋养气血、安神,两者相辅相成,不会顾此失彼。”
他放下毛笔,叮嘱林慧:“服药期间,饮食一定要清淡,多吃小米粥、山药、南瓜、莲子这些健脾养胃的食物,千万别再吃麻辣香锅、炸鸡那些油腻辛辣的东西了,也别吃生冷的,以免进一步损伤脾胃。晚上尽量11点前睡觉,别熬夜,熬夜最伤阴液,容易加重虚火。”
“那工作怎么办?我总不能不加班吧?”林慧有些为难。
岐大夫看着她:“姑娘,身体是1,工作、金钱都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用。你可以试着和老板沟通一下,合理安排工作,实在不行,就挤时间休息,哪怕每天少加班一小时,也是好的。压力大的时候,就出去散散步,或者听听戏、看看书,别老琢磨工作上的事,肝气顺了,病也好得快。”
他又补充道:“《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太大了。你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别让压力压垮了身体。”
林慧点点头,眼神坚定了许多:“岐大夫,我听您的,我一定好好吃药,调整饮食和作息,就算是为了身体,也得学会劳逸结合。”
小宇按照处方,熟练地从药柜里抓药。黄芪是淡黄色的,质地坚实,带着淡淡的豆腥味;白术是白色的,断面细腻,有清香;柴胡细长,颜色青褐,气味微苦;防风呈长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有特殊的香气;白芍洁白如玉,质地坚实;炒黑黄柏颜色深褐,带着焦香;龙眼肉饱满圆润,甜香扑鼻;酸枣仁呈扁圆形,颜色红褐……小宇一边抓药,一边给林慧介绍每味药的特点,林慧听得认真,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这些药怎么煎呢?”林慧接过药包,问道。
“很简单,”岐大夫说,“每副药加三碗水,浸泡半小时,然后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煎,煎到一碗水即可。每天一副,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后半小时喝,药温温的喝最好,别喝凉的。”
林慧小心翼翼地把药包放进包里,感激地说:“谢谢岐大夫,您讲得这么详细,我心里也有底了。我一定按照您说的做,希望这次能彻底好起来。”
“放心吧,”岐大夫笑着说,“只要你遵医嘱,调整生活习惯,脾胃功能恢复了,气血充足了,肝气顺畅了,湿热清了,月事自然就正常了,也不会再反复了。”
林慧离开了岐仁堂,阳光洒在她的身上,脚步似乎比来时轻快了许多。小宇看着她的背影,问道:“师傅,林姐这病真的能去根吗?她之前反复了那么多次。”
“当然能,”岐大夫信心十足,“她之前的问题在于只治标没治本,而且没调整生活习惯。我们这次抓住了脾胃这个根本,标本同治,再加上她自己注意调理,肯定能去根。《神农本草经》里的药,都是经过千百年实践检验的,配伍得当,疗效自然可靠。”
接下来的一个月,林慧严格按照岐大夫的嘱咐服药、调整生活。她不再点外卖,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起床,煮一碗小米粥,配着咸菜和鸡蛋;中午在公司食堂吃,专挑清淡的蔬菜和主食;晚上下班回家,煮点山药排骨粥或者南瓜粥,吃完后就去小区公园散步半小时,听听老人们唱戏、聊天,不再琢磨工作上的事。
她还和老板沟通了,调整了工作安排,不再天天熬夜,每天尽量11点前睡觉。刚开始的时候,她还不太习惯,总觉得还有很多工作没做完,心里不踏实,但慢慢的,她发现自己睡得越来越香,早上起来也不觉得疲惫了,心情也舒畅了许多。
一周后,林慧准时来到岐仁堂复诊。她的面色好看了许多,黄气退了不少,潮红也消失了,眉头也舒展开了。
“岐大夫,您看,我这几天感觉好多了!”林慧坐下,语气带着喜悦,“腰腹不那么坠胀了,经血也少了些,颜色也鲜亮了,晚上睡得也踏实了,再也不会翻来覆去睡不着了。”
岐大夫给她摸了摸脉,笑道:“脉比以前有力了,舌苔也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