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微观和宏观
如果从开天闢地开始说起,这颗星球生物的起源要追溯到35亿年前,最古老的单细胞生物诞生人类作为单细胞的延伸,数百万年的歷史也不过生命中的短暂曇一现。
但也就是这样的曇一现,真正创造了这颗星球的食物链,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只要不作死,其实真的就很难死了。
毫无疑问,人类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命体,或者说,生命就没有一个简单的。
在月影岛时,陈青曾有限的进入了某个难以言喻的视野,他看到了现代物理学难以解释的一切。
在那个世界里,万事万物都是活著的『生物”,相互交融,彼此依存,互相影响。
陈青至今仍旧震撼,他有幸观测到超过人类,乃至生物的世界,但连一知半解都做不到。
不是他不想去了解,只是真的完全看不懂,或者说,信息量实在太大,远远的超过了他的理解范畴。
甚至就连他亲手做出来的黏土小人炸弹,內部的能量在爆发时候的“数据”都变得极为难以理解,『形態”最为复杂的是人更是难言。
昨天晚上,陈青甦醒后,仍旧沉浸在那样的世界里,比起世界本质,月影岛上发生的一切都显得无比渺小,无足掛怀。
所以在脑子稍微正常了一点,他开始试著用人类可以理解的角度去解读那个世界。
然后他立刻想到一个人,一个古希腊的哲学家,公元前400年左右的古人。
是的,並不是什么物理学家,因为那个时代物理虽然存在,但大家普遍更相信那些神神叻叻的东西。
这个名叫德謨克利特的学者在本该毫无观测能力的情况下,提出了奠定现代物理基础的原子论。
他认为,方物的本质是原子和虚空。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拥有各种形状,原子互相组合形成了万物,虚空则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人们的一切认识是从事物中流射出来的原子形成的“影像”,只作用於人们的感官与心灵而產生的。
这个理论绵延了人类歷史两千年,也持续了两千年的爭论,直到英国的约翰道尔顿再一次將原子论推向了前台,道尔顿也认为所有物质都由原子构成的,而且,原子不可再分,且无法破坏。
之后一百年,从道尔顿的化学原子论到量子力学模型,直到现在,现代原子论在诸如爱因斯坦,薛丁格、海森堡....等无数科学大牛的证实和实验下,已经在实验和理论上完全確立,体系已经逐步形成,成为化学、物理学的基础理论。
陈青认为,原子论就是最能解释那个世界的理论,德謨克利特极有可能和他一样,不知为何看到了点不一样的东西,提出了这远超时代背景的先进理论。
但他仍有疑惑,因为他除了看到可能是基础粒子的东西,还有一些『线条”,而且小兰的『超频状態”也无法用现有的原子论解释。
但陈青也只能暂时用原子论去印证那个世界,因为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理”。
可问题是,他好像得到了『加强”,可实际表现他只能观测,没办法影响,甚至连观测都很困难。
因为在微观的世界,一个70公斤的的人体,构成就需要约7万亿亿亿的原子构成,还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这个数字已经基本杜绝了计算规律可能。
他也就只能像看到奇景一样,感嘆“臥槽,真牛b啊!”,然后什么都没有了。
不过陈青也不是毫无办法,既然微观层面搞不懂,那就从宏观先慢慢来,就像科学的发展史一样,核弹的诞生其实就是现代武器的发展史。
从火药作为武器的诞生,人们都是从看得见,摸得著的宏观发展,然后继续观察,推论,实验,证明..:.直到微观的世界。
一百年前,谁能想到一个肉眼都看不到的小东西,『稍微”操作操作释放的能量就能毁灭几十上百万人甚至解决全世界的能源问题
陈青这次通过身体触碰,隱约感觉到了几天前的那种感觉,只不过这一次不再是用肉眼去看。
不久前小兰给他整理衣服的时候,陈青就已经发现了,他虽然被强制中断了『进化”过程,但不知道为什么,他的身体却似乎保留了部分的“观察”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