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后,你要好好活下去,莫要太想我……”
曹节泣不成声,点头答应。
刘协去世后,魏明帝曹叡(曹丕之子)按照汉代诸侯王的礼仪,将他葬在山阳的禅陵。
葬礼那天,山阳的百姓都来送葬,哭声传遍了整个山阳城。
曹节穿着素服,站在墓前,看着棺木被埋入黄土,心里一片空茫——那个陪她走过风雨、看过繁华也尝过清贫的人,终究还是先她一步走了。
刘协死后,曹节独自留在山阳的小院里。
她没有再回魏国,也没有再接受魏国的任何册封。
她每天都会去刘协的墓前看看,有时会坐在墓旁,跟他说说话,就像他还在的时候一样。
她依旧保持着简朴的生活,偶尔还会去医馆帮忙抓药,去学堂看看孩子们读书,就像刘协还在时那样。
景初元年(公元237年),曹节在山阳病逝,享年五十六岁。
按照她的遗愿,魏明帝将她与刘协合葬在禅陵,墓碑上刻着“汉孝献皇后曹氏之墓”。
她生前是大汉的皇后,死后,也要陪着她的“陛下”,永远留在这片他们共同生活了十四年的土地上。
曹节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无奈。她出身于权倾天下的曹家,却嫁给了沦为傀儡的汉献帝;她是魏王的女儿、魏帝的妹妹,却始终心向大汉,为保护汉献帝怒斥兄长;她曾贵为皇后,却甘愿陪着丈夫去山阳过布衣生活,用余生诠释了“不离不弃”。
后世的史书,对曹节的评价大多是正面的。
《后汉书》中说她“秉德纯淑,奉顺帝室,虽遭禅代,守志弥坚”;《三国志》里也称赞她“有母仪之德,明于大义”。
她不像她的父亲曹操那样雄才大略,也不像她的兄长曹丕那样野心勃勃,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在乱世中,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自己的丈夫,守护着心中的“大义”。
如今,山阳的禅陵早已淹没在岁月的尘埃里,可曹节与汉献帝的故事,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人们记得,在汉末三国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有一位曹家的女儿,一位大汉的皇后,用她的一生,书写了一段关于“陪伴”与“坚守”的传奇,成为了汉祚余晖中,最温暖也最动人的一抹亮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