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276章 卢植

第276章 卢植(3 / 3)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邪物典当铺:只收凶物 华娱:贴脸开大,众导演集体破防 无限流:摆烂后我封神了 超神:我是梅洛天庭的天使储君!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反派模拟:开局被挖走至尊帝骨 逆徒,你还要忤逆为师多少次? 虚拟造物主 天道闺女下凡间,空间异能种田忙 明尊

公元192年年底,卢植因积劳成疾,在洛阳病逝,享年五十四岁。

临终前,他留下遗愿:“殓以时服,葬于土穴,勿起坟茔,勿设祭祀。”

这种简朴的丧葬方式,既体现了他一生“淡泊名利、崇尚节俭”的品格,也暗含对东汉末年奢靡腐败之风的无声批判。

卢植的一生,虽未如曹操、刘备那般建立霸业,也未如诸葛亮那般留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绝唱,但他以“经学大师”“军事良将”“名师典范”三重身份,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其影响贯穿整个三国时代,甚至延续至后世。

东汉末年,由于战乱频繁,儒学经典的传承面临中断的危机。

卢植作为当时的经学泰斗,不仅在年轻时深入钻研经学,还在晚年即便身处乱世,仍坚持讲学授徒,将儒家经典与思想传承给后辈。

他曾参与编撰《汉记》(东汉官方史书),对《礼记》进行注释,其经学着作《礼记注》虽已失传,但从《后汉书》《三国志》等史料的引用中,仍可看出其对经学的独到见解。

卢植的经学研究,既注重对传统经典的坚守,又强调“通经致用”,为后世儒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魏晋时期的玄学虽对儒学有所冲击,但卢植所倡导的“儒道兼修”“经世致用”的理念,仍对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产生了深远影响。

卢植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他培养出了刘备与公孙瓒两位弟子。

刘备在卢植门下学习期间,虽未完全习得经学的精髓,却深受卢植“仁政”思想的影响。

后来,刘备在创业过程中,始终以“仁德”为立身之本——他在当阳撤退时,“携民渡江”,不愿抛弃百姓;在入主益州后,“与民秋毫无犯”,减轻赋税,这些行为都与卢植的教导密不可分。

可以说,卢植的“仁政”思想,是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核心精神支柱。

而公孙瓒虽在后期因权力斗争变得残暴多疑,但他早年在卢植门下养成的“尚义”性格,使其在北方边疆抵御匈奴时屡立战功,成为东汉末年北方重要的军事力量。

公孙瓒与袁绍的“界桥之战”“易京之战”,不仅改变了北方的军阀格局,也为曹操后来统一北方创造了条件。

卢植的两位弟子,一位成为蜀汉的开国皇帝,一位成为北方的重要军阀,两人的命运与三国格局紧密相连,而卢植作为他们的老师,无疑在其中扮演了“人才塑造者”的重要角色。

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士大夫阶层面临着“坚守道义”与“妥协求生”的艰难抉择。

卢植的一生,始终坚守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无论是面对宦官的诬陷、董卓的威胁,还是朝廷的腐败、乱世的混乱,他都从未放弃自己的原则与信念。

他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体现了士大夫的“风骨”;他临危受命、领兵平叛,体现了士大夫的“担当”;他淡泊名利、简朴度日,体现了士大夫的“品格”。

卢植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同时代的人,也为后世的士大夫树立了榜样。

唐代诗人杜甫在《登楼》中写道:“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与卢植“乱世守道”的精神一脉相承;宋代文学家苏轼在《留侯论》中强调“士人当有坚忍不拔之志”,也与卢植“屡遭贬谪而不改其志”的品格高度契合。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第一权臣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鹰掠九天 嫡嫁千金 还说你不是神仙 唐时明月宋时关 游戏?还是哲学?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闪婚成宠:全能娇妻杀疯了!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