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之父蔡讽曾任东汉太尉,蔡瑁本人更是荆州军界的核心人物。
于是,刘表在宜城设宴,邀请蒯越、蒯良兄弟与蔡瑁前来商议对策。
宴席之上,刘表向三人倾诉了自己的困境:“今荆州宗贼作乱,袁术窥伺,苏代、贝羽割据,我欲抚定荆州,却无计可施,还望三位先生教我。”
首先发言的是蒯良,他主张以“仁义”为本:“天下大乱,皆因统治者失德,百姓离心。
将军若能推行仁义,安抚百姓,百姓自然会归附,届时招募士兵,平定宗贼易如反掌。”
蒯良的建议虽符合儒家正统思想,却忽视了乱世的残酷现实。
蒯越当即反驳道:“兄长此言差矣!太平盛世,统治者以仁义治国,可使天下安定;但如今是乱世,强者为尊,弱者消亡,若一味讲仁义,只会错失良机,沦为他人鱼肉。”
随后,蒯越向刘表献上了一套完整的“抚定荆州之策”,这一计策也成为他一生智谋的经典之作。
蒯越的计策分为三步:第一步,“诱杀宗贼首领,收编其部众”。
他指出,宗贼首领虽拥兵自重,但大多贪婪残暴,其部下对他们早已心存不满。
蒯越表示,自己在荆襄士林中交游甚广,手下有一批忠诚且有能力的门客,可派这些门客携带金银财宝,前往各个宗贼首领处游说,以“共辅刘使君,共享富贵”为诱饵,诱骗他们前来宜城赴宴。
届时,刘表可在宴席之上将这些残暴无道的首领全部诛杀,然后以“安抚”为名,收编他们的部众——这些士兵本是普通百姓,只要给予他们粮食与安稳的生活,必能为刘表所用。
第二步,“招降顽抗者,稳定核心区域”。
蒯越认为,宗贼首领被诛杀后,大部分宗贼势力会群龙无首,不战自降,但仍有少数顽固分子可能负隅顽抗,其中以据守襄阳的江夏贼党张虎、陈生最为棘手。
襄阳是荆州的治所,也是荆州的军事重镇,若不能拿下襄阳,刘表便无法在荆州立足。
蒯越建议,派自己与蔡瑁前往襄阳游说张虎、陈生——张虎、陈生虽为贼首,但并非不明事理,他们深知自己无法与刘表抗衡,只要晓以利害,许以官职,二人必定会归降。
第三步,“据守襄阳、江陵,传檄而定八郡”。蒯越强调,一旦拿下襄阳,刘表应立即将治所迁至襄阳,同时派重兵驻守江陵(今湖北荆州)。
襄阳位于荆州北部,是抵御中原势力南下的门户;江陵位于荆州南部,是荆州的财赋重地,掌控着长江航运。
只要占据这两座城池,刘表便可以襄阳为军事基地,以江陵为经济后盾,然后向荆州其他七郡传递檄文——此时刘表已拥有整编后的宗贼部众,又有蒯氏、蔡氏的支持,荆州各郡的官员、豪强必然会望风归附,无需大动干戈便可平定整个荆州。
刘表听后,对蒯越的计策赞不绝口,称其“堪比春秋时期晋文公的谋臣臼犯(即狐偃,曾辅佐晋文公称霸)”,当即决定采纳蒯越的计策。
随后,一切都按照蒯越的计划顺利推进:蒯越派门客诱骗宗贼首领五十五人(一说十五人)前往宜城赴宴,刘表在宴席之上一声令下,伏兵四起,将所有宗贼首领全部斩杀。
消息传出,宗贼势力瞬间瓦解,其部众纷纷向刘表投降,刘表一夜之间便拥有了数万兵力。
紧接着,蒯越与蔡瑁前往襄阳游说张虎、陈生。
二人见到张虎、陈生后,并未以武力相威胁,而是晓以利害:“刘使君是朝廷任命的荆州刺史,深得蒯氏、蔡氏支持,如今已诛杀宗贼首领,收编数万之众。你们若继续抵抗,不过是自取灭亡;若归降刘使君,不仅可保性命,还能获得官职,造福一方百姓,何乐而不为?”
张虎、陈生深知蒯越所言非虚,当即决定归降。
刘表顺利进入襄阳,将治所迁至此处。
此后,刘表按照蒯越的建议,派重兵驻守襄阳与江陵,然后向荆州其他七郡传递檄文。
正如蒯越所预料的那样,荆州各郡的官员、豪强见刘表势大,纷纷上表归附。
短短数月之内,刘表便基本掌控了荆州八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章陵郡),成为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之一。
而蒯越也因功被刘表拜为章陵太守(今湖北枣阳东南),封樊亭侯,成为刘表麾下最重要的谋士之一。
在蒯越的辅佐下,刘表采取了“保境安民”的政策:他轻徭薄赋,鼓励农耕,吸引了大量因中原战乱而南下的百姓与士人;他设立学校,延请名士,使得荆州成为乱世中的一片“文化绿洲”——诸葛亮、徐庶、司马徽、庞统等日后的三国名人,都曾在荆州隐居或游学。
可以说,刘表能在荆州立足并开创基业,蒯越的智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若无蒯越的“诱杀宗贼、据守要地”之策,刘表或许早已沦为袁术或宗贼的阶下囚,荆州也将陷入更加混乱的割据局面。
建安五年(200年),随着中原局势的变化,荆州的战略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