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武三年,曹丕亲率大军伐吴,兵分三路,来势汹汹。
江东朝堂上,有人主张退守建业,有人建议求和。
吕范却在地图上画了个圈:“曹丕远道而来,粮草不济,咱们只要守住这几个关口,拖到冬天,他自然会退。”
他亲自坐镇建业,调度各路兵马:让朱桓守濡须,牵制中路敌军;派全琮袭扰魏军粮道;自己则带着船队在长江中游巡逻,防止魏军偷渡。
每日清晨,他都会站在江边,看着往来的传令兵,将各地战报记在账簿上,再根据战况调整部署。
一日深夜,探子回报,说魏军有一支精锐想趁夜从历阳偷渡。
将领们都主张立刻出兵拦截,吕范却摇头:“他们是诱敌之计,主力在后面等着咱们。传令下去,让历阳守将佯装不知,等敌军过半再动手。”
果然,魏军见历阳防守松懈,便派大军跟进,结果被吴军拦腰截断,死伤惨重。
捷报传来,周泰叹道:“吕大人坐在帐中,比咱们在前线还清楚敌军的心思!”
这场仗打了整整半年,直到寒冬来临,魏军粮草耗尽,曹丕只得下令退兵。
班师回朝时,孙权亲自为吕范牵马:“若不是子衡坐镇,江东危矣!”
吕范却指着身后的士兵:“胜仗是将士们打的,我不过是算准了时机。”
他顿了顿,“不过我倒算出,曹魏短期内不会再南下,咱们可以趁机发展生产,多囤些粮草。”
此后数年,吕范一面辅佐孙权治理内政,一面整顿水军。
他根据长江各段的水文特点,设计了不同型号的战船:在水流湍急的地方用轻便的快船,在开阔水域用能载百人的楼船,还在船上安装了投石机和连弩,让吴军水师成了江南的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嘉禾元年,吕范病重。
孙权亲自到府中探望,见他床头还放着本《江防图》,上面用红笔标着新发现的暗礁和适合驻军的港湾,不禁泪下:“子衡,你都病成这样了,还惦记着国事。”
吕范挣扎着坐起来,握住孙权的手:“主公,臣这一生,算过粮草,算过战局,却算不清自己的寿数……但臣知道,江东的根基已稳,只要上下同心,必能长久。”
他从枕下摸出一本账簿,“这是臣算的江东十年规划,从农桑到水利,从军队到商贸,都写在上面了……”
话未说完,吕范便溘然长逝。
孙权捧着那本沉甸甸的账簿,想起初见时那个穿锦袍的汝南少年,想起他为江东算过的无数笔账,哽咽道:“子衡走了,谁还能为我算清这天下啊……”
吕范的葬礼上,江东的将士、商户、百姓都自发前来送行。
有人举着他编的《农桑要术》,有人捧着他设计的战船图纸,还有人带着他当年记下的账簿——正是这本账簿,让他们的赋税更加公道,日子越过越好。
多年后,孙权在一次宴会上,看着满桌的佳肴,忽然对儿子孙亮道:“你知道吗?当年咱们江东能在乱世中立足,靠的不仅是刀枪,还有吕范的那杆‘算盘’。他算的不是钱,是人心,是江山。”
史官在撰写《吴书》时,特意为吕范写下这样的评语:“范以温雅,历辅三世,算无遗策,功济江东。”而在汝南老家的吕氏族谱里,记载着吕范常说的一句话:“天下事,如同织锦,需一针一线细细盘算,方能经纬分明,成就华章。”
从汝南少年到江东重臣,吕范用一生的“算计”,为东吴织就了一张安稳的网,网住了粮草,网住了人心,也网住了一个属于江东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