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170章 刘婵

第170章 刘婵(2 / 2)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邪物典当铺:只收凶物 华娱:贴脸开大,众导演集体破防 无限流:摆烂后我封神了 超神:我是梅洛天庭的天使储君!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反派模拟:开局被挖走至尊帝骨 逆徒,你还要忤逆为师多少次? 虚拟造物主 天道闺女下凡间,空间异能种田忙 明尊

p>面对危局,蜀汉朝廷内部分裂为两派:一派主张坚守成都,等待援军;另一派则力主投降。

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他在奏疏中向刘禅分析道:“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

这番承诺,或许给了刘禅最后一丝希望。

但更深层的原因,是蜀汉连年征战导致国力枯竭,经过多年的北伐与防御战争,国内经济早已不堪重负,百姓疲惫不堪,军队也因长期征战而士气低落。

在这种情况下,坚守成都无疑是一场胜算渺茫的豪赌,一旦城破,百姓必将遭受生灵涂炭。

经过一番痛苦的抉择,刘禅最终做出了投降的决定。

这个决定,不仅终结了蜀汉政权四十二年的统治,也让刘禅成为了千古争议的焦点。

有人指责他懦弱无能,不战而降,辜负了刘备、诸葛亮等先辈的心血;也有人认为他是为了保全百姓,避免无谓的牺牲,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投降后的刘禅被迁至洛阳,封为安乐公。

在洛阳,他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八年时光。

“乐不思蜀”的典故,更是将他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一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席间故意演奏蜀地乐曲,旁人皆感伤不已,唯有刘禅嬉笑自若。

司马昭问他:“颇思蜀否?”刘禅竟回答道:“此间乐,不思蜀。”

这番回答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暗藏生存智慧。

在司马昭严密的监视下,唯有表现出胸无大志、安于现状的愚钝模样,方能保全性命。

这种“大智若愚”的生存策略,让他得以在西晋王朝的阴影下平安度过余生。

泰始七年(271年),刘禅病逝,谥号“思公”。

这一谥号既暗含对故国的追忆,也折射出西晋王朝对这位末代君主的复杂态度。

传统史观中,刘禅常被贴上“昏庸无能”“扶不起的阿斗”的标签,但当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探究他的一生,会发现事实远非如此简单。

刘禅在位四十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这本身就证明他具备一定的政治手腕和生存能力。

在诸葛亮主政期间,刘禅虽未直接参与军政大事,但他能够识大体、顾大局,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决策,为北伐战争提供了稳定的后方保障。

这种君臣之间的默契配合,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胸怀。

诸葛亮病逝后,刘禅及时调整国策,停止北伐,休养生息,使得蜀汉在经历多年战乱后,经济得以恢复,百姓生活得到改善。

他废除丞相制度,建立起相互制衡的政治格局,有效避免了权臣专权的局面,维持了蜀汉政权的稳定。

在文化层面,刘禅也有着自己的贡献。

他推动《蜀科》的修订完善,加强法治建设,使得蜀汉国内秩序井然。

同时,他重视教育发展,在成都设立官学,培养了一批本土人才,为蜀汉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民间,刘禅的形象也并非完全负面。成都武侯祠内,刘禅的塑像虽位居诸葛亮之后,但仍受百姓香火供奉,反映出民众对这位君主的复杂情感。

百姓们或许理解他的无奈,也认可他在维护蜀汉稳定、保障百姓生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从乱世婴孩到亡国之君,刘禅的一生始终被时代浪潮裹挟。

他的命运轨迹既承载着蜀汉政权的兴衰荣辱,也折射出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生态。

他没有父亲刘备的雄才大略,也缺乏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才,但他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乱世中努力维持着蜀汉政权的存续。

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位末代君主,会发现其人生经历远非“扶不起的阿斗”所能概括,而是一个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困境中谋发展的真实历史人物。

他的故事,既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那个动荡时代的缩影,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探究。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闪婚成宠:全能娇妻杀疯了!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第一权臣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还说你不是神仙 中年离婚,我嫁豪门红遍全网 唐时明月宋时关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请不要逼我做神仙 大明,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