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躲避不及,利箭直直地贯穿了他的左眼。
剧痛瞬间袭来,夏侯惇眼前一黑,几乎昏厥过去。
但他强忍着伤痛,右手紧紧握住长枪,左手一把将箭拔了出来,连带着眼球也被带出。
夏侯惇看着手中的眼球,心中涌起一股悲愤之情,他怒吼道:“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说罢,将眼球一口吞下,然后再次挥舞长枪,冲向敌军。
他的这一举动,让双方士兵都大为震惊。
曹军将士们被夏侯惇的勇猛所鼓舞,士气大振,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斗志,他们呐喊着,朝着敌军发起了更加猛烈的攻击。
而吕布军则被他的疯狂吓得胆战心惊,士兵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恐惧,进攻的势头也渐渐减弱。
在夏侯惇的带领下,曹军最终成功击退了吕布军,保住了濮阳。
这场战斗之后,夏侯惇虽失去了一只眼睛,但他的威名却传遍了四方。
曹操对他愈发敬重,亲自到营帐中探望他,握着他的手,感慨地说道:“元让,你为我军立下了大功,此等勇猛,古今罕见!”
夏侯惇却只是微微一笑,说道:“能为曹公效力,是惇之荣幸,这点伤痛,不足挂齿。”
此后,夏侯惇更是身先士卒,参与了官渡之战等重要战役。
官渡之战时,曹操与袁绍对峙于官渡,双方僵持不下。
袁绍兵力雄厚,粮草充足,他的军队连绵数里,营帐密密麻麻,军旗飘扬,遮天蔽日。
而曹操则面临着兵力不足和粮草短缺的困境,士兵们的脸上带着疲惫和焦虑,军中的气氛也格外凝重。
夏侯惇负责曹操大军的后勤保障工作,他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但他毫不退缩,日夜操劳。
他亲自带领士兵们转运粮草,加强营寨的防守,确保曹操大军的后方安全。
他每日天不亮就起床,巡视各个营寨,检查防御工事,督促士兵们加强戒备。
夜晚,他又在营帐中与谋士们商讨对策,研究如何应对袁绍的进攻。
同时,他还积极出谋划策,建议曹操采用奇袭战术,烧毁袁绍的粮草辎重。
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派出了一支精锐部队,在许攸的指引下,成功偷袭了袁绍的粮草大营乌巢。
大火熊熊燃烧,照亮了夜空,袁绍的军队顿时陷入了混乱。
曹操趁机发起总攻,最终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随着曹操势力的不断扩张,夏侯惇逐渐从冲锋陷阵的前线将领,转变为镇守后方的重要支柱。
曹操深知夏侯惇的忠诚和能力,将许多战略要地交给他镇守,对他委以重任。
夏侯惇在镇守地方期间,不仅注重军事防御,还积极发展当地的经济和民生。
他组织士兵和百姓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使当地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他亲自带领士兵们修建水渠,引河水灌溉农田。
烈日炎炎下,他与士兵们一起挥汗如雨,扛着锄头,挖掘泥土。
百姓们看到夏侯惇如此亲民,也纷纷加入到兴修水利的队伍中来。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条条水渠纵横交错,干涸的农田得到了滋润,农作物茁壮成长,百姓们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
同时,他还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为曹操的统治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
他在城中修建了一座宽敞明亮的学堂,聘请了当地有名的学者担任老师,让孩子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他时常到学堂中巡视,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他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效力。
在他的倡导下,当地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人才辈出。
在治理地方时,夏侯惇对待百姓十分宽厚。
他深知百姓在战乱中所遭受的苦难,因此尽可能地减轻百姓的负担,严惩贪官污吏和恶霸地主。
有一次,他接到百姓的举报,说当地有一个恶霸地主,欺压百姓,强占民田。
夏侯惇听后,怒不可遏,立即派人将恶霸地主抓了起来。
在公堂上,恶霸地主还妄图狡辩,但夏侯惇毫不留情,一一列举他的罪行,依法将他严惩。
百姓们得知后,纷纷拍手称快,对夏侯惇更加爱戴。
然而,镇守后方并非一帆风顺。
周边的割据势力时常侵扰,企图抢夺曹操的地盘。
夏侯惇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一次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在一次与刘备军的交锋中,刘备派张飞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偷袭夏侯惇镇守的城池。
张飞勇猛无比,他骑着一匹乌黑的骏马,手持丈八蛇矛,威风凛凛。
他率领着士兵们,如潮水般冲向城门。
城墙上的曹军士兵们看到张飞的军队,心中不禁有些畏惧。
夏侯惇得知消息后,立即登上城楼,亲自指挥防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