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处流浪。
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饿死的老人和孩子,惨不忍睹。
初平元年春天,各地州郡牧守以讨伐董卓的名义纷纷起兵,组成了“关东联军”,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
董卓见势不妙,决定挟持刘协迁都长安,以避锋芒。
临行前,他下令烧毁洛阳城,无数百姓葬身火海,昔日繁华的洛阳城瞬间化为一片废墟。
熊熊大火燃烧了数日,黑烟弥漫,遮天蔽日,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黑暗笼罩。
初平三年,司徒王允拉拢中郎将吕布,成功刺杀了董卓。
王允录尚书事,吕布晋升为奋威将军,二人共同主持朝政。
然而,王允刚愎自用,未能妥善安抚董卓旧部,导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起兵作乱,攻打京师。
六月初一,长安城沦陷,吕布战败逃走,王允被杀。
李傕自封将军,掌控了东汉政权。
此后,李傕、郭汜、樊稠三人争权夺利,矛盾日益激化。
兴平二年,李傕杀死樊稠,与郭汜在长安城中各自拥兵相攻,长安城再次陷入战火之中。
三月,安西将军杨定与郭汜合谋劫持刘协,事情败露后,李傕先派李暹率兵包围皇宫,接走刘协、贵人伏寿。
李傕的士兵在宫中烧杀掠夺,无恶不作。
他们抢走了宫中的金银珠宝,烧毁了珍贵的典籍和文物,甚至对宫女和太监们肆意凌辱。
刘协派太尉杨彪、司空张喜等十几人前往郭汜营中劝和,却反被郭汜扣留。
闰五月,刘协令谒者仆射皇甫郦去劝和李傕、郭汜,郭汜接受了诏令,而李傕却拒不从命。
十一日,刘协为了平息事端,拜李傕为大司马。
六月,镇东将军张济到长安劝和,建议把刘协暂时安置在弘农。
刘协思念旧京,派人恳请李傕要求东归,往返十余次后,李傕、郭汜才勉强同意。
他们以各自女儿为人质,达成和解。
七月,郭汜、杨定、杨奉、董承护送刘协东归。
然而,十月初一,郭汜又与党羽夏育、高硕作乱,趁夜烧毁学舍,威逼刘协。
杨奉和杨定率军出战,击败叛军,郭汜败逃南山。
十二月,张济联合李傕、郭汜在弘农东涧与董承、杨奉交战。
董承、杨奉兵败,死伤无数,刘协只能露宿曹阳。
杨奉、董承秘密派人到河东,联合李乐、韩暹、胡才以及南匈奴的右贤王去卑,共同击破李傕等人,刘协才得以前行。
但李傕等人又率军追来,杨奉等人大败,死伤惨重。
董承等人无奈,决定渡河。
士兵们都想上船,混乱中,董承等人用长矛阻拦,同刘协过河的只有皇后、宋贵人、杨彪以及皇后的父亲伏完,其余宫女和官员都遭到了乱兵的掠夺,死伤不计其数。
建安元年七月,刘协在董承、张杨的护送下,终于回到洛阳。
此时的洛阳,经过董卓之乱,早已残破不堪。
宫殿被烧毁,残垣断壁随处可见;街道上杂草丛生,野狗横行;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刘协任命张杨为大司马,杨奉为车骑将军,韩暹为大将军,兼司隶校尉,韩暹和董承都留在宫中。
董承为了牵制韩暹,密召曹操来洛阳。
曹操到后,上奏韩暹、张杨之罪,韩暹逃奔杨奉。
刘协念其护驾之功,特赦了他。
随后,刘协拜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
曹操以洛阳残破为由,劝说刘协迁都许县。
刘协无奈,只得同意。
迁都许县后,曹操被封为大将军,进封武平侯,十一月,又升任司空、行车骑将军事。
从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总揽朝政大权。
刘协虽身处许昌,却不甘做曹操的傀儡。
建安五年,他暗下衣带诏,令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设法诛杀曹操。
董承遂与左将军刘备、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一起密谋。
他们常常在深夜相聚,在密室中商讨计划,试图寻找机会除掉曹操,恢复汉室的统治。
然而,事情很快败露,曹操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
他立即下令逮捕董承等人,将他们全部诛杀。
为了斩草除根,曹操还带剑入宫,要杀董承之女董贵妃。
此时董贵妃有孕在身,刘协苦苦哀求曹操放过她,曹操却不为所动,最终董贵妃还是惨遭毒手。
伏皇后目睹了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恐惧。
她给父亲伏完写信,讲述曹操的暴行,请求父亲秘密铲除曹操。
但伏完胆小怕事,不敢动手。
建安十九年,伏皇后与父亲伏完的密信之事被曹操发现。
曹操勃然大怒,逼迫刘协废除伏皇后,并假为策书,以伏皇后卑贱出身,包藏祸心,不能承接天命为由,退去中宫之位。
随后,曹操派尚书令华歆统兵逮捕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