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门庭以纯净的白玉为基,雪白墙体从地面拔起,线条利落如刀削,墙檐处圆弧收边,既保留了东方的肃穆,又添了几分异域的柔和。
大门主体是“三间四柱”的格局,却打破了传统牌坊的方正感,中间两柱的柱身雕满缠枝忍冬纹,柱头却用鎏金打造出中式莲花座,花瓣层层叠叠,托举着上方的门楣;
两侧的边柱则是盘龙柱,龙身鳞片用金漆勾勒,龙尾却缠绕着西式卷草纹,在雪白墙面上甩出流光般的弧线。
最引人注目的是门顶的圆穹,正中央是一座饱满的鎏金圆顶,如同一颗巨大的金珠嵌在门庭之上,穹顶表面用金线錾刻出放射状的梵文咒语,与穹顶的肋拱结构相融;
圆顶两侧各辅以一座稍小的半圆金顶,对称分布,顶端各立一尊鎏金护法神像,一手持中式降魔杵,一手握西式橄榄枝,姿态庄严又透着灵动。
门楣处是一道横跨三间的半圆拱券,拱券内侧镶嵌着十二块彩色琉璃,拼接成“灵山法会”的佛教图景,琉璃边缘用纯金包边,拱券下方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大梵寺”三字是苍劲的中式书法,匾额四角装饰着鎏金葡萄纹,与上方的金顶交相辉映。
气势磅礴、华丽且肃穆,让人不自觉地心生敬畏,不敢有半分轻慢。
门庭外,有两位手持法器的僧人守门。
只见他们师傅掏出一块佛牌递给守门的山门僧,本该谢客的二僧侧身将他们师徒四人请进门内。
随即又有两位僧人迎上前,“阿弥陀佛,天色已晚,贫僧先安排诸位施主下榻,明日再安排会见。”
边说边领着师徒往内走去,寺内佛光笼罩,虽不至于亮如白昼,但正常视物是无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