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屋,江宁把沈越送的那个琥珀又拿出来看了看。
想了想要不要回礼,又觉得有点奇怪,算了,把琥珀收进了空间茅草屋里的卧室里。
那个带有灵泉池院子里的茅草屋,江宁也看了好几次,就是两间很大的房间,空的,什么都没有。
后面他对那两间房又改造了一下,一间弄成卧室,大床、沙发、衣柜还有一个小吧台,商场里都有现成的,江宁偶尔就会在这里睡觉。
另外一间同样也铺满了羊毛地毯,屋子分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两个特别高的玻璃展示柜,另外一个部分是好多的柜子。
展示柜里放的都是他收的那些珠宝首饰里最贵重的。翡翠、玉石、宝石和钻石都已经分门别类的摆好,好些都是各种精致的小盒子装着。
另外一边的柜子里。装的都是一箱箱的黄金和钱。
还有院子里也摆着一个藤椅,可以躺在那里休息。
过了几天就是交公粮的日子了,交公粮对每个村来讲,都算是大事,一年的收成怎么样,就是这天来检验的。
每次交公粮,村里大多数人都会去,因为需要帮忙搬运粮食,用牛车或者拖拉机来运送到粮站或者收购点。
还有就是基本地里都没活了,大家都没事就去凑凑热闹。
知青点好几个知青也都去了,江宁没见过,也跟着去了。
大早上村里的稻场上就挤满了人,好几个汉子,拖着粮食往拖拉机里送。
往年都是用牛车的,麻烦还累人,今年江宁修好了拖拉机,李家屯大队,也省力了很多,一进稻场,因为拖拉机的事,江宁又被夸了一波。
江宁他们挤了进去,问了旁边的会计才知道,这交公粮其实是交三种粮。
一个是农业税粮,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粮,这是根据土地面积和产量,按照国家规定的税率缴纳的粮食,是必须要交的,具有税收的性质。
第二种是统购粮,这是国家为了保证粮食供应和稳定市场,大家按照规定的价格和数量,将一定的粮食卖给国家。
这部分粮食就称为统购粮,可以拿到钱。
第三种就是超购粮也叫余粮,在完成前两种任务以后。还剩下粮食,可以卖给国家,也可以自己留着,价格也要比第二种的高。
不过卖的不多,因为还要自己留着吃,包括村里也会留着一部分备着。这部分粮就被称为超购粮或余粮,这也是国家为了鼓励农民们多生产粮食。
而且这交公粮里面也很多弯弯道道。交过去的粮食,粮站的人还要检查,评级,合不合格这些都是粮站说的算。
李家屯还算好的,镇上有两个领导就是李家屯出来的,每次去也没被为难,其他村就没这待遇了。
交完公粮差不多就到下午两点了。今年收成不错,村上留了一大半,还卖了些给收购点。接着应该就是要算工分了。
又过了两天,一大早,大队上的大喇叭就开始通知说公分已经核算出来了,让大家来稻场上排好队分粮分钱。
整个村里都喜气洋洋的,一年的收获就在今天了,大家都期待着。
早早吃过早饭,就拿着家里的麻袋,背篮,有些还拉了板车,到了稻场上。
村长看人到的差不多了,就上台讲了一番鼓舞人心的话,就是感谢我d,歌颂新中国,又对今年的成绩进行了肯定,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加油干。
说完会计也上台了,宣布了今年工分的值1毛1,
杨明看江宁他们不懂,说了去年工分是一毛,比去年多了一分,所以大家才高兴。
村长等了一会,大家也安静了下来,才宣布开始分粮食和钱。
仓库门口,早早的就摆了两张桌子,基本上村里的村干部都在那里了,旁边还有称。
大家都在旁边候着,等着叫名字。
江宁在旁边看了看,这分粮分钱还挺繁琐。李家屯分配时采用的是“人七工三”的方式。
就是交完公粮以后,留足后备的粮食,剩下的就是可以分的总粮食了。
先拿出70%的总粮食,按人口分配,这是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剩余30%按工分来分配,也是鼓励大家多劳多得。
而这人口粮也是按公分来分等级的。
一等劳动力,每年300公斤;二等劳动力,每年250公斤斤;三等劳动力和8~12岁的孩童,每年200公斤;
四等劳动力和3~7岁的孩童,每年120公斤;两岁以下的孩童,每年50公斤。
像江宁每天就5个工分的,那就只能算三等劳动力了。
分的粮食有细粮和粗粮。按四六原则来,也就是小麦、水稻这些细粮占四成,玉米、地瓜、土豆这些粗粮占六成。
但因为后面都要算成钱的,你想全要细粮也行,可能就要出钱买了。
而分钱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