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突然袋子破了,橘子滚了一地。
熊本熊刚好路过,看到这一幕,立刻跑过去,笨拙地帮老奶奶捡橘子。
他一边捡,一边还对着老奶奶傻笑,惹得老奶奶也笑了起来:“谢谢你啊,小熊。”
熊本熊摇了摇头,把捡好的橘子递给老奶奶,然后又帮她找了个新的袋子,把橘子装进去。
老奶奶接过袋子,笑着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这个橘子给你吃。”
熊本熊接过橘子,笨拙地鞠了一躬,然后目送老奶奶离开,才转身继续往前走。
“停!”广志喊了一声,脸上满是满意:“三个预热短片都拍好了!大家辛苦半天了,今天就先拍到这儿,剩下的后期剪辑工作,就麻烦石上桑你们了。”
广志的声音很平静,却让整个拍摄团队都松了口气。
石上低头看了眼手表,从开机到现在刚好两小时,三个预热短片全拍完了。
他从业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见节奏这么快的拍摄——没有反复ng,没有复杂调度,连演员的即兴发挥都像是提前排练好的,每一个笑点都踩得刚刚好。
藤原一心凑到监视器前,看着回放里熊本熊捡橘子时差点摔进果筐的画面,眉头轻轻皱了皱。
他手里还攥着昨晚熬夜做的拍摄计划表,上面标注的“每个场景预留两小时拍摄时间”还没来得及划掉,结果三个场景加起来才用了两小时。
“野原桑,这就……拍完了”藤原一心的声音里带着点不确定,他低头看了眼计划表,又抬头看向广志:“每个短片才两分钟不到,会不会太……”
“短”广志接过他手里的计划表,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时间标注,指尖在“两小时/场景”的字样上顿了顿:“藤原君觉得,观众看多久能记住一个卡通形象是十分钟的平铺直叙,还是两分钟里三个让人笑出声的瞬间”
旁边的山田一郎也凑了过来,手里还拿着刚买的柑橘味硬,剥开一颗塞进嘴里:“我倒觉得挺有意思的。刚才拍熊本熊砍价的时候,旁边卖烤仙贝的老板都笑出眼泪了,还问我这小熊什么时候能上电视。”
藤原一心还是有点犹豫,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之前《暗芝居》的播出清单,指着上面“每集八分钟”的标注:“可您之前做《暗芝居》,每集也有八分钟。这次两分钟的短片,会不会让观众觉得没头没尾”
广志没直接回答,而是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小的记事本,翻开其中一页,上面画着几个简单的分镜——熊本熊摔掉鲷鱼烧、熊本熊帮老奶奶捡橘子、熊本熊把酱油当饮料,每个画面旁边都标着“30秒内”的字样。
“《暗芝居》是讲故事,需要时间铺陈氛围。但熊本熊不一样。”
广志指着分镜,语气很笃定:“我们要的不是让观众记住一个故事,是记住一个‘会犯错的可爱小熊’。两分钟里三个笑点,反复播三次,比十分钟的片子更能让人记住。”
他合上记事本,看向还在收拾设备的团队,石上正跟灯光师说着什么,两人都笑得很开心。
“你看他们,拍得也轻松。这种短平快的方式,既能节省成本,又能快速试错。要是观众喜欢,我们再拍长一点的单元剧;要是不喜欢,调整起来也快。”
山田一郎嚼着硬,忽然拍了下手:“我懂了!就像东京街头的广告,没人会盯着看十分钟,但反复播的三十秒广告,看几次就记住了。咱们把这些短片当广告插播,效果肯定好!”
藤原一心看着广志画的分镜,又想起刚才拍摄时观众的笑声,终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他之前总想着“要做就做完整的内容”,却忘了宣传的核心是“让人记住”。
野原广志的思路,确实比他通透得多。
拍摄团队的人收拾完设备,也围了过来。
灯光师松下也感慨的说道:“野原桑,您这拍摄节奏也太绝了!我之前跟县台拍旅游宣传片,一个镜头能拍一下午,今天跟着您,感觉脑子都转得快了。”
“可不是嘛!”
收音师流川也跟着点头,她手里的录音笔还在播放刚才的素材,里面能清晰听到观众的笑声:“刚才拍熊本熊摔橘子那段,有个老奶奶说‘这小熊比我家孙子还可爱’,这反应多真实啊!比刻意安排的群演自然多了。”
石上把摄像机放在箱子里,忍不住感慨:“我之前在大阪台拍《关西风情录》,导演总说要‘追求完美’,一个镜头反复拍十几遍,最后剪出来观众也没记住几个画面。今天跟着您才明白,有时候‘不完美’才可爱——熊本熊摔那几下,比任何刻意设计的动作都让人印象深。”
“还有您指导演员的方式,太厉害了!”
负责服装的岩南凑过来,手里还拿着熊本熊皮套的爪子:“您就跟演员说‘想象自己是刚学会走路的小熊’,他一下子就找对感觉了,比我之前教的‘要可爱、要萌’管用多了。”
广志听着大家的夸赞,只是淡淡笑了笑。
这些“轻松”背后,是前世无数个刷到熊本熊短视频的夜晚——那些能让人反复观看的片段,从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