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细想之下都能在现实的焦虑中找到影子——比如那个办公室电话铃响不停却无人的单元,简直是加班文化的另类写照。用‘怪谈’这层衣包裹对社会现象的洞察,才是它们引起广泛共鸣,而非沦为简单感官刺激的根本。”她看向后排几位导演,“足利、浅野,你们也该多看看年轻人的思路,类型片同样需要深度。”
野原广志点头:“松本导演一语中的。恐惧是社会压力、孤独焦虑的外显载体。找到那个能与都市人产生共情的‘痛点’,然后用符合类型规则、但又有创作者个人印记的方式表达出来,是‘都市怪谈’的核心创作逻辑。”
岩田正男坐在稍后,一直全神贯注地听着,内心既震撼又羞愧。
他曾经是那么自负于自己《鬼坊武士》在服化道、动作设计上的所谓“精致”,现在才明白在创作理念和洞察力上与野原广志的差距有多大。
他终于忍不住,放下矜持,恭敬地向前探身,像一个虚心求教的学生问道:“野原部长,那关于单元的结尾设计呢很多观众都说您的怪谈单元结局往往是开放式的,甚至是戛然而止的留白,却比明确给出一个解释更让人回味和恐惧。这其中的度如何把握是刻意为之还是有规律可循”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野原广志身上。野原广志略一沉吟,清晰答道:“开放式结局是为了强调‘未知’本身就是最大的恐惧。当诡异发生,无论主角是否逃脱,他经历的那个‘打破规则’的世界已经存在,并可能在城市任何角落继续。与其给出一个‘怪物被消灭’或‘诅咒被解除’这种虚假的安全感,不如让异常感持续笼罩,提醒观众日常表象下的脆弱。这并非故弄玄虚,而是用结局的‘无解’来强化主题:我们生活的‘现代规则’本身就在某些力量面前不堪一击。留白不等于没有答案,答案藏在前面的暗示和观众的想象逻辑里。关键在于铺垫足够,逻辑自洽,让观众自己推导出的可能性比直接告知更可怕。”
这番话清晰透彻,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冷静洞察。
车厢内一时安静下来,几位导演都在咀嚼着这番话。
连高田俊英也微微点头,松本庆子眼中则闪过一丝毫不掩饰的赞赏。
安室幸一第一个反应过来,忍不住拍了下大腿:“精辟!真是醍醐灌顶啊野原部长!听您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野口秀也也感叹:“原来如此!难怪那些单元能让人看完后几天都念念不忘,后劲儿十足!”
在专业而热切的讨论气氛中,中巴车平稳地行驶着,向着霓虹电视界的荣誉殿堂——日本电视剧学院奖颁奖典礼会场驶去。
车窗外,属于1991年的东京街景不断掠过,车内,讨论的声音愈发热切。
大家对于野原广志的才华,也愈发的惊叹。
……
空气在东京格兰王子大饭店新高轮国际会议中心里,被昂贵的香水、紧张的期待以及那些即将被命运翻动篇章的纸张气息浸润得黏稠。
东京的夜晚,总是在这种盛大的场合里,将平日的喧嚣与疲惫暂时收敛,只留下光芒万丈的梦想和金钱交织的幻影。
无数闪光灯如同群星坠落,每一次爆闪都撕裂了夜的幕布,将一张张精心雕琢的面容定格在永恒的瞬间。
野原广志一行人,随着人潮缓缓步入这片星光璀璨的领域。
他们是东京电视台的代表队,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着一种与这浮华格格不入的沉静,又或是一种蓄势待发的锋芒。
高田常务副局长走在最前面,他那身量并不高大,却自有一股气场,像是在这片名利场中浸润多年,早已炼就了百毒不侵的从容。
他们循着指引,来到了东京电视台专属的席位区域。那里的牌子上,“东京电视台”几个字在水晶灯下熠熠生辉,昭示着这个老牌电视机构的荣耀与底蕴。
然而,就在高田常务副局长即将落座的瞬间,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向了旁边的席位。
那里,赫然竖立着一块与他们相仿的牌子——“东京市电视台”。
高田常务副局长的眉头,不易察觉地微微皱了一下。
那弧度极浅,却像极了深海之下,暗流涌动前的平静。
“高田常务,看来冤家路窄啊。”山本毅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目光锐利地瞥了一眼隔壁的席位。
桥下一郎也凑了过来,他一向爽朗的脸上此刻也蒙上了一层凝重:“东京市电视台这次来势汹汹,前阵子他们的《南岛阿风和他的爱犬》,放出风来就是直接针对的我们台的《深夜食堂》,现在又和我们挨得这么近。”
“不光是近。”田中圭补充道,他的眼神里闪过一丝警戒:“高桥一夫那老狐狸,向来是无利不起早。这次颁奖典礼,他亲自带着人过来,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来者不善。”山本毅最后总结了一句,语气中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潜在冲突的预判。
野原广志站在他们身后,只是安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波澜。
他那双总是带着些许散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