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李存孝于是率军退五十里驻扎,纵使张浚、韩建从含口逃走,其后攻取晋州、绛州,大肆抢掠慈州、隰州而还。
张浚、韩建引领残部还走,翻越王屋山到达河阳,拆除民房做筏,终得渡过黄河。
还顾军士,失踪死亡大半,回至长安时已没剩多少。
大顺二年,暮春三月。
李克用闻说邢州节度使安知建暗中与朱全忠交往,由此奉表入京,上奏唐廷,请以李存孝代领邢州。
安知建大惧,逃奔青州,复被朝廷命为神武统军,到京任职。
安知建领旨,遂领属下三千人前赴长安,路过郓州。
不料郓州节度使朱瑄与李克用交厚,暗中受其指派,在黄河设下埋伏将安知建斩杀,尽降其众,传其级到晋阳。
此时成德节度使王镕投靠朱全忠,与李克用为仇作对。
李克用便率晋军连年进攻常山,使李存孝常任先锋,攻下临城、元氏等地。
王镕被逼不过,求救于幽州节度使李匡威。
幽州援兵到时,晋军便即撤走。
自此晋军天下无敌,李存信便即出场。
字幕:李存信,本名张污落。
父名张君政,乃回鹘怀化郡王李思忠部曲。
张污落出身贫贱,早年曾为人作牧羊奴,但聪敏多计,少善骑射。
且会说四夷语言,精通六蕃文书,由此成为沙陀主李国昌亲信。
老王李国昌死后,张污落因从少主李克用。
因参与平定黄巢,屡有功勋,被晋王李克用收为养子,赐名为李存信。
累迁马步军都指挥使,与李存孝一同击破张浚于平阳。
李存孝虽蒙李克用收录最晚,但仗其骁勇冠绝屡立大功,反而后来居上。
军中诸将对李存孝皆肯退让,惟独李存信仗恃曾经侍奉老王,因此不服。
自李存孝风头强势,夺了李存信之宠,二人便就此结仇。
李存孝力战平定潞州,战后叙功,便即流涕放言,说义父行事不公,颇有怨望之心。
李存信得知,当即诉于义父,且添油加醋,进行离间。
大顺二年,李克用大举入侵山东。
此番一反常规,不用存孝带兵,偏以李存信为蕃汉马步都校,统领三军。
李存孝大怒,口出不逊之言。
李克用闻知,便令李存信取代其兵。
西元八九二年,景福元年正月。
常山节度使王镕、大同节度使李匡威联手,合兵十余万,攻打尧山。
李克用任命李存信为蕃汉马步都指挥使,与李存孝分兵两路抵敌。
李存孝、李存信二人互相猜疑忌恨,彼此逗留,观望不进。
李克用无奈,只有改派李嗣勋领兵复出,大败幽州、镇州军,斩杀擒获三万人。
李存信回师,恐李克用见责,便先进谗言:李存孝怀有二心,避赵不击。
李克用犹不相信,便派使者至存孝营中查察内情。
李存孝不善言辞辩解,惟有心里不安,遂暗中联结大梁朱全忠及赵郡王镕,并向唐昭宗上表,愿以邢州、洺州、磁州三州归顺朝廷,请赐节度使旌钺,自愿讨伐李克用。
昭宗大喜颁诏,任命李存孝为邢州、洺州、磁州节度使,并命王镕前往救援。
三月,李克用听罢使者回报,依旧不肯相信李存孝谋叛,只与任义武节度使王处存合军攻打王熔,攻克滹沱河东北天长镇。
镇州九门县新市一战,王镕大败李克用、王处存,斩杀擒获三万余人。
李克用受挫,率众退到栾城。
众太保皆来问安,惟独李存孝不来参见。
唐昭宗又颁诏令,劝河东、镇州、定州、幽州四镇节度使和解,休得再行相互征伐。
此后四镇和平相处,将近一年。
李存孝于此期间只在本镇割据纳闲,并不曾借机前往拜见义父,解说误会,甚至使节断绝,尺书不至。
景福二年,李克用亲率大军出井陉,逼迫真定,尚且心存侥幸,等存孝前来认罪。
而李存孝不来迎接义父,却去常山,面见王镕商议。
李克用闻知此事,勃然大怒,七月出兵讨伐李存孝,父子就此反目。
王镕派兵救援邢州,被李克用在平山打败,复又进击镇州。
王镕大惧,遂临阵易帜,以银币五十万两、军粮二十万斛乞求结盟,并主动请求出兵相助,共讨李存孝。
李克用许可王镕请求,出栾城驻于邢州东南任县,会合王镕军队共三万人,李存信则在邢州龙冈县琉璃陂驻扎。
此时虽然摆开阵势,但兵锋未交,李存孝仍有寄书辩解机会。
但其只顾愤恨李存信,坐等误会益深,致不可解。
九月,李存孝夜犯李存信兵营,俘虏奉诚军使孙考老,李存信军大乱。
李克用闻报李存孝主动出击,至此所有幻想俱灭,遂亲往邢州,命众军深掘沟堑围城。
李存孝仗恃勇猛,屡次开城出兵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