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在意,即率十个闲汉复至门,对围观百姓说道:如今关东大旱,家家无食。
朝廷无道,又派钦差前来逼勒租税,某故仗义出手,救了县令。
但既杀朝廷钦差,州府必遣兵来杀良冒功。
若使你等遭受池鱼之累,我心实在不忍,你等趁着官兵未至,这便回家领了老小,到别处自寻生路罢。
百姓听了,一齐叫道:天下各州各县,不比我家县令慈悲心怀,更加如狼似虎,何有净土?英雄既是王仙芝,我等皆闻大名,便带领我一县之民,反了他娘罢!
群情激奋,皆同一心。
王仙芝见状大喜,即命占了县衙,又于衙中找出一个主薄师爷,令其捉刀代笔,撰写造反文告。
那师爷文笔甚是了得,当下文不加点,顷刻便写成一道檄文,以王仙芝口气斥责唐朝吏贪赋重,赏罚不平,自称均平天补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等语。
王仙芝令那师爷念了一遍,大喜赞道:均平天补大将军,绝好称谓,先生真乃大才!
遂请复抄十数份,令人至濮州下属各县皆,宣布起义反唐。
不到旬日之间,县内及州中饥民大集,便聚起千兵众,皆乃亡命之徒。
王仙芝既称均平天补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便率领义军出离长垣县城,数日内接连攻克曹、濮二州,威震山东。
便在此时,檄文传至曹州冤句县城,复惊动另一个顶天立地的好汉,也是盐商出身,姓黄名巢,亦扯旗造反,前来与王仙芝合兵。
镜头闪回,叙述黄巢来历。
字幕:黄巢,曹州冤句人,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
黄巢不同王仙芝,世代皆为江北盐帮把头,家境十分富足,可比县侯郡守。
因此自幼便与盐帮兄弟一处厮混,学得一身绝高剑术,马术与箭法俱佳。
与盐帮中那些粗鲁汉子大异其趣者,黄巢却又拜过宿儒为师,粗通笔墨,岁时便能作诗,颇有诗才。
黄巢五岁时,曾跟随父亲侍奉祖父,祖孙三代一起欢度重阳佳节。
父亲酒兴颇豪,便以菊花为题,与祖父连句。
见祖父左思右想不得,小儿黄巢却随口答说:堪于百花为总,自然天赐赭黄衣。
因为赭黄衣乃为皇帝专门御用之物,父亲闻其语句虽佳,亦忍不住便加喝斥,责其孟浪,并且举手欲打。
祖父老翁偏爱其孙,便打个圆场说道:闻说我孙能诗,今联句不知轻重,可令他再写一篇全诗罢了。
作得不好时,一并责罚。
黄巢思想了片刻,也不用纸笔,便开口吟出一诗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其父又怒,责其口气太大,不当人子。
祖父叹道:此儿终非为人下者,若非大兴门户,则必亡我九族。
其父听了,只是摇头。
黄巢却只是嘻笑,浑不在意。
黄巢成年之后,不屑贩卖私盐之业,欲凭借胸中才学参加科举,以进士进第光耀门楣,乃至出将入相,以官至节度使为平生志向。
亦曾几次入京,应试进士科考,但皆名落孙山。
待到第五次落榜之后,黄巢胸中不平,以为考官与权贵子弟通同作弊,故意不录寒门之士。
于是满怀愤恨,回到馆驿饮得大醉,就囊中取出笔墨,就粉白墙上写下一七律诗,题作《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写罢复又大笑,颓然睡倒。
随后便离开长安回乡,继承祖业成为盐帮领。
此后再也不提科考之事,专门与官府作对,杀捕拒役,无所不为。
闪回结束,书归正本。
黄巢在曹州本县乡中,闻说长垣盐贩杀官造反,复又收到王仙芝檄文,不由霍然而起,对众位兄弟说道:想俺满腹经纶才学,却连个举人进士亦不能讨得。
王仙芝只便是个小小盐贩,亦能称王称霸,叫作甚么均平天补大将军!
我等兄弟既全身武艺,也反了他娘罢。
好便好,也混一个衣锦腰紫,不好时,不过脑袋上添一个碗大疤瘌!
一众兄弟听了,齐声道好。
黄巢遂在冤句与子侄黄揆、黄恩邺等八人起兵,响应王仙芝。
当时只因县中官吏强迫缴租服役,百姓走投无路,本就聚集在黄巢周围,托其庇护,已与官吏衙役进行过多次冲突。
此时闻听起兵,无不踊跃相随。
于是当即扯起反旗,便得帮众数千,赶往曹州与王仙芝会师,声势浩大。
王仙芝闻说是黄巢来投,大家都是濮州盐贩出身,岂有不知之理?于是惊喜若狂,即封黄巢为天补将军,以兄弟相称。
王、黄合兵,声势大壮,四方苦于苛征暴敛百姓纷纷来归,散居民间之庞勋旧部亦争先投奔,不数月间,便展到数万人众。
王仙芝得到黄巢之助,又有票帅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