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崇暕说道:何不先将此事议于我舅父相王,使其襄赞?舅父向掌左右羽林卫多年,且曾为天子,有此老参预,则必更增五分成功把握。
李隆基道:不必麻烦他老人家。
我兄弟与姑母仗此大义,是为拯救李唐社稷,亦为君父救急。
若得成功,福祉归于宗庙列祖;万一失败,我因忠孝而死,亦不连累父王。
今若复报告我父,徒陷其入于危险之地,与事且又无甚大补;设若其不赞成,则我等大事休矣。
太平公主:隆基之言是也。
相王忠厚谦让,必不同意冒此大险,我等自行其事可也。
当下计议已决,决定依期行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唐隆元年六月,庚子日申时。
李隆基依照先前谋划,身穿便服,引十数名鬼谷门兵家派高手,扮作随从,进入禁苑,来到内苑总监钟绍京住处。
字幕:钟绍京,字可大,虔州赣县人,曹魏国太傅钟繇第十七代世孙。
钟绍京门第出身,初因擅长书法而被兵部尚书裴行俭举荐,入直凤阁,得为内苑总监,执掌处理皇宫内务之权。
武皇则天之时明堂门额、九鼎之铭、殿门榜文,皆都为其所题。
虽然出身贫寒,但家藏丰富,有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真迹,至数十百卷。
李隆基入于内监,进门便问:兵丁壮勇所备如何?天将夕矣,我等。
钟绍京闻此,见李隆基只带十几个从人进来,脸色大变,浑身颤抖,竟至不能回答。
李隆基笑道:事到临头,钟大监遮莫是要反悔不成?
钟绍京道:非……非是我反悔。
只是殿下仅带这十数个人来,济……济得甚事?
李隆基闻言微笑,伸手过肩,向身后使个手势。
两名鬼谷门弟子越众而出,左名张果,邢州宗城人氏,号通玄先生,身材干廋且长;右名罗公远,鄂州唐年九宫山人,身形矬矮,似墨染,面如少年。
二人非但道法高妙,且兼修习骊山门驻颜之术,今已九十三岁矣。
钟绍京见二人上前,吃了一吓,往后倒退一步道:我若不肯谋反,二位待要怎样?
张果笑道:倒也不便怎样。
久闻公乃世家子弟,却要变个戏法,得罪休怪!
说罢,单手向空中一抓。
钟绍京便即不由自主,身子离地而起,悬在半空,飘至桌案之后。
张果复将手一放,钟绍京便跌落座中,不偏不倚。
罗公远又道:你曾替三殿下亲手撰写《讨韦檄文》,现今若要退缩,却已迟矣。
钟绍京道:我何曾写来?你便诬陷伪造,亦不可得。
罗公远道:未曾写过?现在写亦不迟!
说罢,将手往案上一指。
钟绍京不由自由,似乎中邪一般,铺开绢帛,提起毛管,饱醮浓墨,刷刷点点,写出一篇《讨韦檄文》来。
乃将自己所知韦氏与安乐公主,武氏父子,上官昭容及宗楚客等人淫乱不法之事全部书出,淋漓尽致,丝毫不留。
张果见他书毕停笔,复将手一招,檄文已离桌案,到于己手,复转交给殿下李隆基。
钟绍京不语,状如呆傻。
便在此时,见门帘一挑,钟妻许氏自内室走出,对丈夫说道:有道是读书破万卷,货卖帝王家。
夫君枉读这许多年书,因何不知大义!
钟绍京:我忠于朝廷,何谓不义?
许氏:今乃李唐天下,临淄王在此,正是代表朝廷。
韦氏与宗楚客为何人?武皇太后犹将江山复还李氏,况此等跳梁小丑乎?夫君先祖公当年紧守潼关,坚决不降马、韩遂,流芳千古;钟会公虽立下平蜀大功,但欲与姜维谋反朝廷,终遗后世唾骂,君岂思之!
钟绍京闻此,汗流浃背,由是拜于李隆基脚下,连称死罪,反韦之意乃决。
将至入夜,城内宵禁,百姓还家,关门闭户。
万骑果毅李仙凫、葛福顺、陈玄礼等军官都率心腹,至于宫苑内监署衙,参见临淄王。
李隆基见已有三百人之众,遂布命令,正式动政变。
当夜酉末戌初,羽林将士皆屯玄武门,逮夜更敲二鼓,天星散落如雪。
刘幽求道:天意如此,时不可失!
临淄王点头,便号令。
葛福顺闻令而动,拔剑直入羽林营,手起刀落,亲斩韦璿、韦播、高嵩三人,对众军叫道:韦后鸩杀先帝,谋危社稷。
今夕当共诛诸韦,立相王以安天下。
敢有怀两端欲助逆党者,罪及三族!
羽林之士皆欣然听命,立誓效忠临淄王。
李隆基遂与刘幽求及鬼谷诸子出离宫苑南门,钟绍京帅丁匠二百余人手执斧锯随从。
葛福顺既杀韦氏三将,复率左万骑攻打玄德门;更命李仙凫率右万骑攻打白兽门,相约三更时分会于凌烟阁前。
众军大噪,葛福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