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明崇俨闻之,便向内侍索讨一百钱,怀揣而出,须臾转回,献瓜一枚,甘美异常。
高宗惊喜不置,召明崇俨问道:当此初夏时节,瓜果未实,卿自何处得来此物?
明崇俨奏道:得之于数百里外,缑氏县老人果园中。
唐高宗使人去问果农,老人答道:园中所埋一瓜,忽然失之,但自土中却得百钱。
时有蜀县令刘静之妻患疾,遍请名医,久治不愈。
适闻正谏大夫明崇俨入蜀视察地方政务,因久闻其大名,遂请入内室为妻诊治。
明崇俨只略望其妻气色,便即说道:此症非凡间之疾,须得生龙肝,食之必愈。
刘静惊怪道:天上神物,不能见其尾,如何可得?
明崇俨笑道:对凡人来说自不可得,但就有道之士而言,易如反掌之事耳。
乃索黄裱纸一张,画成符箓,乘风放之上天,飘向东南。
须臾之间,只见天上阴云四合,果有小白龙自空中而下,钻入庭院水瓮之中。
明崇俨便命仆人就瓮中捞出,剔取骨肉烹熟,奉于夫人食之,其病遂瘥。
公事已罢,明崇俨返回京师,又值盛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高宗听其奏报蜀中之事,虽有四个内侍轮流挥扇,兀自汗下如雨。
明崇俨道:待臣以天山之雪,冰镇岭南枇杷、龙眼,奉与陛下解暑。
于是辞帝出宫,瞬息不见。
天子坐未顷刻之间,明崇俨已回,果然取来天山冰雪,及取岭南诸果并至,冰镇食之,绝无差别。
类似神异之事,不可胜计。
明崇俨由此便得高宗宠爱,任其自由出入宫禁。
至仪凤二年,明崇俨累迁为正谏大夫,特令入阁供奉,与诸宰相同列。
明崇俨每次通过谒见,俱都假以神道,评论时政得失,而唐高宗非常赞同,皆都采纳。
明崇俨自言润州栖霞寺,乃是其五代祖处士明山宾故宅,唐高宗便特为亲制碑文,勒书于石,知者皆以其为荣。
据说明崇俨因得自由出入宫禁内苑,故与天后武媚关系暧昧。
有一日,天后将明崇俨唤至内宫,私下问道:你实告我,卿之法术不类中土道家,到底习自何人?
明崇俨答道:实是习自家父手下县中小吏。
天后又问:小吏何名何姓,家住哪里,今是生是死?
明崇俨结舌不能回答,逾良久方道:此乃天机,且师父向有严嘱,命我不可轻易透露。
既天后追问,臣不敢不答。
实是摩尼教主陈硕真所授,尚请师姊保密,休使外人知道。
这一声“师姊”
出口,天后便即大悟,原来此人竟是自己同门师弟。
又恐被其所骗,于是问道:我师传你何术?若有欺哄,定不相饶。
明崇俨答道:师父文佳皇帝当年到洛阳投其舅父,商议起义东南之事,一边在中州之地遍招徒众,延揽江湖豪杰。
因到偃师之时见到小弟,彼时我只十六七岁,闻其有道术,便请入教,拜其为师。
师尊见我颇有根基,甚是喜欢,以为天赐之缘,遂收我入摩尼教,并授小弟以白日见鬼诸方,兼各种役使鬼神之法,皆乃电光佛驱鬼之术。
又遗天书两卷,书中皆是诸路鬼神职衔姓名。
师父授我天书以毕,就此离去,再未相见。
小弟因疑其术不灵,便常于夜半至野外独处,按其职名呼之,皆应声如响,得见当年姜子牙所封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及其座下厮役。
于是其后每须役使,则呼其名,无不立至。
天后忽厉声道:当年在感业寺时,师父与我盘桓半载,将摩尼教经义倾囊相授,尝云电光佛可化身十二童女,未闻有识鬼驱神之术。
你自何处学来此等邪术,以诬我教?
明崇俨笑道:师姊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那摩尼经教义,是曰电光佛化身十二童女,转世投生人间,以驱黑暗雄魔,唤回光明者,并不能为此驱神使鬼末技也。
彼十二佛所化女身,乃是战国时秦昭王母宣太后,汉高后吕雉,汉和帝皇后邓绥,晋康帝皇后褚蒜子,北魏文成帝冯皇后,宣武帝胡氏灵皇后,此乃前六代电光佛化身。
至若第七代电光佛,便是出在当代唐朝,弟却不敢妄言。
天后惊喜不置,温言道:你可直说,我不怪你。
明崇俨道:第七代电光佛,便是师姊,当今大唐天后。
将来非但可以垂帘听政,且可身登九五,南面称帝;是除我师文佳皇帝之外,千古惟一女帝是也。
武后闻至此处,只觉天眩地转,脑中轰轰作响。
半晌方才平静下来,佯作半信不信道:倒也好个杜撰。
若依你适才所言,历代电光佛皆都职名垂于青史,历历可考。
则师姊我之职名谓何,可叫武媚?
明崇俨答道:岂有此理!
请师姊恕罪,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