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以叛徒之罪斩之。
李靖笑道:明公兴兵,本为天下除去暴政,大事未成,怎可以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哉?
李世民正在父侧,闻其出言奇异,遂将李靖召入自己幕府。
李靖将李世民仔细相了一相,暗自喜道:这个儿子,更比其老子具有人主之相。
兴我华夏汉族文明,底定盛唐大业,皆须应在此人身上!
于是欢欢喜喜,甘愿入其秦王幕府,与魏徵、李世积等同事李世民。
因早预知李世积乃为继承自己鬼谷掌门之人,因而暗中结纳,时加指点。
李世积自此后文韬武略非常,用兵之法突飞猛进,已与当年在瓦岗寨占山为王之徐茂功判若两人,迥然不同。
转眼便至唐武德三年七月,金秋送爽。
李世民平灭刘武周及宋金刚归来及一月,兵马休整已毕,于是请旨东进,来与王世充争夺东都。
李靖名列秦王幕府,自然随征。
虎牢关一战初试牛刀,便立战功。
正当进击王世充战役打响不久,江陵南梁萧铣派舟师溯江而上,攻取唐朝峡州、巴、蜀等地,被峡州刺史许绍击退,退守安蜀城及荆门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闪回结束。
许绍心忧梁军势大,遣使回朝搬兵。
唐高祖览表,为彻底削平南梁割据势力,由此想起李靖,于是命其拜印挂帅,前赴夔州平定萧铣。
李靖奉命,只率数骑赴任。
途经金州(今陕西安康),适遇蛮人邓世洛率数万人屯居山谷,庐江王李瑗进讨,接连败北。
李靖即躬逢其事,便直入李瑗营帐,为其出谋划策,一举击败蛮兵,俘虏甚多。
于是顺利通过金州,抵达峡州。
但只因顺便插手此般闲事,便误自己赴任期限。
又因萧铣控制险塞,李靖只有数骑跟随,无力向前,行程再次受阻,迟迟不能前进。
又过旬日,李靖才频施妙计,化妆渔人,巧渡关隘,来至峡州,面见许绍。
这时高祖李渊密令已至,以李靖滞留不前,贻误军机为罪状,诏命许绍将其处死。
许绍爱惜李靖才干,复问明误期原因,因不肯执行高祖秘旨,并上书为其请命。
唐高祖开恩特赦,李靖再次免于一死。
其终为秦王所用,天数定也。
李靖到任不久,开州蛮人领冉肇则叛唐,率众进犯夔州。
赵郡王李孝恭率军出战,屡次失利,败报频传。
李靖乃向许绍请命,亲率八百士卒袭击冉肇则营垒,一战大破蛮兵。
继在险要处布下伏兵,再战杀死肇则,俘获五千余人。
捷报传到京师,李渊不由大喜,笑谓公卿:朕闻用其有功之臣,不如用其有过之将,能不信乎?李靖屡犯过失,我皆赦而不斩,今日果然立此大功!
其至此时,尚犹不知李靖两次获罪,其中深意。
于是高祖立即颁赐玺书,使人至峡州慰劳李靖:卿竭诚尽力,功绩卓着。
天长日久,朕才现卿之无限忠诚。
今当尽量予卿嘉奖赏赐,卿不必担心功名利禄也。
李靖再拜受玺,望北谢恩,暗道:某本来便不担心功名利禄,只我精诚至忠,终能博得天子信任,实不易也。
谢恩已毕,复受敕书,却见书中夹有一张字条。
就而观之,乃是高祖李渊亲笔,只十二个字道:既往不咎。
以前之事,朕早忘矣。
李靖不由哈哈大笑,暗道:你都专门写在纸上,怎地便说早已忘怀?却是俺李某,公若不提,倒是早就忘光了也。
天使见此大为不快,斥道:将军怎可对圣旨如此不敬?
李靖不答,将那字条转呈天使请观。
天使看罢,也自不禁婉尔。
武德四年正月,李靖鉴于敌我双方情势,上陈攻灭萧铣十策。
李渊览罢大悦,即命从子李孝恭为夔州总管,兵往灭南梁,擢任李靖为行军总管,兼任行军长史。
由是李靖实际便为三军统帅,组织人力大造舟舰,组织士卒练习水战,以下江陵。
因知巴蜀归唐不久,各部族不稳,遂劝说李孝恭:殿下宜将各部族酋长子弟都召集到夔州,根据才能优劣分别授以官职,安置左右,外示引擢,实以为质。
李孝恭称善,当即照计施行。
是年九月,唐高祖李渊诏令调巴蜀兵士,集结于夔州,正式拉开平灭南梁之战帷幕。
因命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李靖兼行军长史,统辖十二总管,自夔州顺流东进;又命庐江王李瑗为荆郢道行军元帅,出襄州道,为北路军;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为南路军;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道,为东路军。
四路大军分头并进,一齐杀向江陵。
适值秋天雨季,江水暴涨,涛涛江水流经三峡,咆哮狂奔而下,响声震撼峡谷。
萧铣以为水势汹涌,三峡路险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