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法,便有离宫别馆先例。
今天下太平,卿造此宫,何足损费!
杨坚听罢皇后之语,果然转怒为喜,遂又大赞杨素,更赐钱百万,锦绢三千段。
杨素得此重赐,深感封德彝先见之明,并请天子为离宫赐名。
文帝说道:古语云,尧舜行德,而民长寿。
可取其美意,命为仁寿宫。
众臣闻之,皆都称赞。
开皇十五年夏,文帝诏命前往仁寿宫避暑,又命杨素监修驰道,役夫暴于烈日之下劳作,死者相次于途。
杨素依如前例,下令聚尸成堆,浇油焚之。
杨坚在仁寿宫中扶栏远望,见宫阙之间磷火弥漫,隐有哭声四起。
因不知是何缘故,于是派人前往察看。
使者回报:皆因尸骨有暴露于外者,便成鬼火。
所谓哭声,乃是已死役夫鬼魂作祟。
杨坚惊悸,遂派人酾酒祭奠。
当夜杨素值宿偏殿,梦一白须白老者直入寝卧,当面斥道:我乃鬼谷门兵家派主,王敖祖师是也。
你枉居我派掌门之位,害民如此,得无愧乎?
说罢凌空一指,点中杨素额头印堂大穴,隐而不见。
杨素惊醒,便觉头痛欲裂,由此得疾不愈,时而复。
皇后独孤氏善妒,严禁杨坚与其他女人接近。
隋文帝在仁寿宫避暑期间,看上一位宫女,退朝之后就便临幸,爱如珍宝。
未料其内侍之中,半为独孤氏耳目,立将此事报于皇后知道。
皇后大怒,暗命杀死宫女,其后故作不知。
隋文帝遍寻宫女不得,知是被皇后害死,一怒之下单骑飞奔出宫,不问路径,直入山谷之间。
众臣闻说皇帝离家出走,皆都大慌,沿山路追寻二十余里,才将皇帝找到。
高熲、杨素极力劝解,隋文帝叹道:朕贵为天子,却不如卿等三妻四妾,更得自由!
毕竟惦念万里江山,天子之位,只得调转马头,回到离宫。
独孤皇后主动谢罪,夫妇间和好如初。
仁寿宫虽然美仑美奂,但杨坚因恶其磷火鬼哭,此后便很少来此。
又更因勤于政务,无暇顾及。
开皇十四年,朝鲜半岛百济、新罗、高句丽三国相继遣使来至长安朝贡,请为附庸。
是年隋文帝巡幸并州,次岁命人设坛泰山,亲往设祭,但不云封禅。
下山之后,又巡幸灵岩寺,回銮长安,次年颁布科举之制,诏命行于天下。
开皇十七年二月,南宁州蛮夷领爨翫起兵反隋,诛杀隋朝所置官吏,气焰嚣张。
隋文帝闻报大怒,即命开府仪同三司、柱国太平公史万岁挂帅,前往云南征讨。
史万岁奉旨出京南下,率军一路跨溪越涧,不远万里前至南宁,一路进剿七州。
再行数百里,忽见丛林道傍立一石碑,观其碑文,却是当年诸葛亮南征时所立功碑。
背面并刻九个大字曰: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
部将见之,皆都矫舌不下,惊道:此位诸葛丞相真乃神仙,竟将大帅名字留此碑上!
人云世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者,果信有之!
史万岁怒道:诸葛何知三百五十余年后,会有史万岁生于世间哉?此乃其自夸之语,说千秋万岁之后,若有人能胜过其本人者,方能越此界以平定南蛮也。
我不信此番不能得胜,且必令孔明自愧不如!
乃令士卒推倒石碑,继续向前。
于是率部行经蜻蛉川(今云南大姚)、弄栋(姚安北)、小勃弄、大勃弄(下关东南),进击南宁州。
爨翫以为隋军远来,必不利久战,遂依险固守,但均被史万岁以雷霆万钧之势击破。
史万岁乘胜向西挺进,渡西洱河(今洱海),入渠滥川(下关东北),转战千里,破西南羌族三十余部,俘二万余人。
诸羌大惧,爨翫被迫请降。
贡献明珠宝物,并刻石勒铭,赞颂隋朝圣德。
史万岁遣使飞骑上奏,请将爨翫押送入朝,隋文帝准其所奏。
爨翫心怀二志,不欲从隋军入朝,再以金宝贿赂史万岁。
史万岁受其重贿,便放归爨翫,振旅还朝。
北至成都,蜀王杨秀知其受贿,派人往营中索取。
史万岁暗道:若使天子闻知此事,其人多疑,某反而将功为过,得不偿失。
于是命将所得金宝全部沉于江底,坚决不承认受贿之事。
杨秀一无所获,只得作罢,但由此怀恨在心,便与史万岁结仇生隙。
史万岁班师还至长安,朝廷以其平定南方之功,位进上柱国。
晋王杨广虚怀敬重,甘愿下顾,请与史万岁结为朋友。
隋文帝闻知,就派史万岁监管晋王府军中事务。
未料次年,爨翫又反。
蜀王杨秀便趁机上书弹劾史万岁,说其往年受贿纵贼,致令边患不息。
隋文帝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