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孔明坐于帐中,对三将笑道:我八阵夺地造化,有鬼神莫测之机,纵然捉得汝等,何足为奇!
今放你三人回见司马懿,教他再读兵书,重观战策,来决雌雄,未为迟也。
命将其人盔甲卸了,以墨涂面,步行出阵。
至于所俘万余军士,却不送还。
司马懿见三将如此形状奔回,不由大怒:你三万人进去,只出来三个,真可恨也。
我在阵外观战,只见你等在阵内乱跑,不依我吩咐按门户方向破阵,却是为何?
三将委屈欲死,羞怒难当。
戴陵愤然答道:阵内气忽变,浓云密布,大雾弥漫,对面不见五指,哪里看得清方向。
待众兵被擒,方得睛也。
司马懿回顾诸将:公等在此观战良久,只见响晴白日,何曾见一丝云雾?不消得,孔明今日忽穿道装,必使妖术以惑我。
如此挫败锐气,有何面目回见中原大臣!
即自挺长矛在手,引百余骁将,五万兵众,催督冲杀。
便在此时,忽听四野鼓角齐鸣,喊声大震。
关兴从西南上杀来,姜维引一彪军从西北角杀至。
战场上蜀兵复又催动大阵,将魏军渐渐围裹在中,三路夹攻。
司马懿大惊,暗道:若真经此一战便将十万大军都葬送了,下步之事需不好办。
趁其合围未成,急从正东缺口杀出,退军渭滨南岸下寨,坚守不出。
检点人马,此战损兵过半。
魏军无不惊怖,均言蜀相诸葛亮非人,必为妖类。
孔明得胜收兵,押万余战俘回到祁山寨郑见粮草不敷支用,便不敢乘胜进兵,一边整编战俘,训练阵法,一边等李恢、李严两路军粮运来。
三日之后,成都忽有人来报,李恢操劳过度,患病不治而死,粮草不继。
孔明闻报,大惊失色。
又过两日,李严遣都尉苟安解送粮米至军中交割。
但因耽搁了路程,运来粮米半数为运粮军马所耗,运至军中者仍不敷支用。
细问送粮军士,方知苟安好酒,于路怠慢,因此违限十日。
孔明大怒,欲斩苟安,但看在与李严同为托孤大臣面上,命杖八十军棍放之,令其回去催军粮,将功折罪。
苟安被责,心中怀恨,径回成都,于路布散流言,孔明欲篡国自立为帝。
便有与孔明不合之东州士宦,将其谣言写成匿名表章,并以前番因用心腹马谡,致使败回汉中之事为例。
因怕其后漏风,便通过内侍宦官黄皓,奏与后主皇帝。
后主闻奏大惊道:似此是又一个曹丞相矣。
如之奈何?
内侍黄皓奏道:因无实据,不可坐实其罪。
陛下可诏丞相还归成都,明升其职,削其兵权,免生叛逆。
后主深以为然,即遣人至祁山大营,只言朝中因有大事,急宣相父孔明班师。
长史蒋琬不知其意,出班奏道:丞相自出师以来,好不容易突破魏军阻截以出险谷,至祁山后更累建大功。
今又新破魏国两位都督,杀敌数万,魏军皆丧其胆,致白日不敢出营,夜间不谈丞相名字。
大胜之际,何故宣回?
后主:朕有机密大事,关乎吴蜀生死,须与丞相面议,卿其勿阻。
即遣使赍诏,星夜宣回相父。
使者径到祁山大寨宣诏,孔明受诏大惊,以为东吴陆逊为贪大功,又行前番吕蒙偷袭荆州故事,不敢耽搁,只得传令回军。
姜维问道:若司马懿乘势掩杀,当复如何?
孔明道:可分五路而行,添灶退军。
命长史杨仪传令各军,依计而退,绝不致有损。
镜头转换,魏军渭南大营。
司马懿止兵渭南,只待蜀兵杀至,便好再卖一阵,引孔明大军直入长安,先据关中,再图东进。
见孔明十余日不来,正踌躇间,忽报蜀寨空虚,人马皆去。
司马懿暗道:不知孔明兄又是在搞甚么!
莫非又没粮了?
于是自引百余骑前来蜀营内踏看,教军士数灶。
回报一万灶,每灶七人,其兵则七万。
次日复令赶到下个营址查点灶数,回报两万余灶,军至十五万矣。
司马懿顿时明白,暗道:孔明如此玩弄,必是朝中有事,真欲退军也。
可惜,可叹!
不佑汉祚,此番出川,又成画饼!
于是顾谓诸将:吾料孔明添兵增灶,是以诈计佯作退兵,其实是引我追之,一举全歼。
某偏不如其所愿,不如且退,再作良图。
于是回军不追,放孔明自回汉郑其后细作来报:蜀军退时,未见添兵,只见增灶。
司马懿故作惊叹:孔明效虞诩之法瞒过我也!
其谋略某不如之。
遂引大军还归长安,向大司马曹真报已退蜀兵。
曹真此时病重,闻报甚喜,便与司马懿引军还归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