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等刘备兵来,会攻襄、樊二城。
除玉溪山及白马洞之外,庞德公等人又隐居鹿门山中,领庄客开荒屯田;便连孔明卧居之隆中山谷,也开出良田千顷。
十数年来,这三处积粮无数,可供十万大军三年军粮。
孟公威及崔州平领三千精壮士兵,穿白马洞而来,亦于日前到达玉溪山,只等关公前来相会,攻取樊城,直袭许都。
只可惜关公只将孔明嘱托记得只言片语,至失千载良机!
数日之后,关公自觉伤势渐痊,便放下水镜山庄之事,亦不遣使往建业补借粮之事,急急升帐聚将,令关平、廖化再攻樊城。
曹仁大惊,因知魏王已自长安返回邺城,遂又遣使往魏都告急。
太子曹丕闻父王归来,即率中庶子司马懿等出城迎接。
曹操升殿,大会群臣,询问邺都政事,曹丕一一答之,曹操甚为满意。
司马懿建议军民屯田,以解决军粮之需,曹操许之,便使其转任军司马,以掌屯田。
安排邺都之事已罢,樊城哨马不断来报:关羽推锋必进,大破曹仁于沔水。
掘堤以大水灌于禁,七军覆没,于禁投降;庞德寡不敌众,被关羽所擒,不降被杀;徐晃军被大水困于山中,屡不得出。
陆浑孙狼作乱,南附关羽,遥受汉中王印号,为荆州军支党;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皆投降关羽,樊城其势大孤;关公围困徐晃于山中,亲攻樊城时中了曹仁毒弩,却被不知从哪里来的神医刮骨疗毒,伤复如初,复引兵围攻樊城。
曹操顷刻间接到许多战报,不由大惊,急聚文武商议,重迁都之事:孤素知云长智勇盖世,今据荆襄,拥众北来,如虎生翼。
于禁被擒,庞德被斩,魏兵挫锐;倘彼率兵直至许都,如之奈何?孤欲迁都洛阳以避之,诸公为孤慎谋。
主簿蒋济出班劝谏:大王不可。
于禁之败,非战之过,乃降暴雨致汉水大涨,七军皆遭水淹之故。
大王前番已与孙权有约,今樊城激战数月,彼因何按兵不动?大王可即使往东吴催促起兵,不必迁都动众。
曹操依允,遂罢议迁都,急遣使再往东吴,使其出兵。
又遣上将徐商、吕建前往樊城西寨,使其相助徐晃出兵,以牵制关公兵力,支援城中曹仁。
因叹谓诸将:于禁从孤三十年,南征北战多立奇功,何期临危反不如庞德!
诸将闻言,无不叹息。
徐商、吕建率三千飞虎军,直奔樊城西寨阳陵坡,与徐晃会合,传达魏王之令。
镜头转换,按下许都,复建业。
孙权接到曹操书信,大聚文武,商议对策。
张昭向来主张降曹,不料此时率先质疑:近闻关云长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欲迁都以避其锋。
今见樊城危急,方遣使求救于我,某恐一旦与关公反目为仇,待事定之后,曹操却又反覆。
岂不白白得罪刘备,使其与我为敌?
孙权见张昭如此法,一时沉思不语。
殿外忽报:大都督吕蒙乘舟自陆口军营而来,有事面禀主公。
孙权召入问之,吕蒙奏道:关云长提兵久围樊城,主公何不乘其远出,袭取荆州?
孙权故意道:此时曹军皆在樊城与关公相持,孤欲趁此机会攻其东线,袭取徐州。
吕蒙大急:徐州守兵无多,我军若往,或许攻克。
然主公忘了合肥弹丸城耶?因其地势利于陆战,张辽仅以数千兵士,便屡克我十万大军。
那徐州守将臧霸,其勇更甚于张辽,纵然得之,亦难保守。
不如先取荆州,则我即可全据长江之险,睡可安枕。
且关羽向来自大,屡辱我江东将士,又拒主公求婚。
何不趁此良机,灭其三十年来威风!
孙权答道:卿回陆口慎重布划,若果有必胜之策,可即详奏,孤当起兵。
吕蒙应诺,拜辞而归。
孙权难以决断,又问诸葛瑾:卿谓吕子明之议若何?
诸葛瑾:主公勿需顾及关羽胜败结果。
若不惧刘备、孔明前来报仇,则取荆州可也。
孙权知其向与鲁肃一党,支持孙刘联盟,略为沉思道:若关羽败于曹操,即便不死,亦折挫三十年英名,此后便无能为。
刘备有张飞、赵云,孤有甘宁、吕蒙,足以当之。
于是即封诸葛瑾为宣城侯、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待命随军出征荆州。
诸葛瑾拜谢退出,在殿外适逢好友顾雍,叹道:鲁子敬死后,江东之士皆鼠目寸光,再无远见之人矣。
顾雍惊问:子瑜兄从来言语谨慎,今何出此极端之言?
诸葛瑾道:若是鲁子敬在,必能力阻主公争夺荆州。
鲁肃虽力主孙刘联盟抗曹,但为东吴大计,亦由刘备手中夺取长沙三郡,划湘江而治。
争三郡且使孙刘联盟不破,此其高明之处。
今主公只听吕蒙,荆州既得,孙刘联盟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