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孤从来唯才是举,尚书郎非公莫属,请勿再辞。
邺都内事即定,又蒙子立己女为皇后,曹操更愈平定下,复兴汉室。
这日升殿理事,曹操问计于贾诩:今朝中无事,君臣相安,再无猜忌。
我欲乘此兵,扫平下,先生为我筹谋,应先取何处?
贾诩因前番张绣为世子曹丕逼迫而死,心中犹自惴惴不安,当下见问,踌躇不答。
曹操:卿乃国士,胸怀下。
慈事,有何难决?
贾诩:此国家重事,兵凶战危,丞相应聚重臣谋议。
臣今老矣,计难周全。
可召曹仁及夏侯惇回都,其二人均与江南对峙多年,深明虚实,必有高明见解,以助明公。
曹操微笑,暗道:这就要养光韬晦了么?你这个老狐狸。
亦不为难于他,遂出魏公诏命,令族弟曹仁与夏侯惇回归邺都,商议收蜀灭吴大计。
公事已罢,曹操回府,令世子曹丕至前,命其如此如此而校
曹丕领了父亲之命,携重礼亲至贾诩府中,入门跪地不起,放声大哭。
贾诩大惊,急上前扶起,问道:公子此来何为,因何悲?
曹丕:当年子少不更事,西征乌桓途中,与张绣将军言语龃龉,至其恼羞自戗而亡。
自乌桓回军之后,丞相屡次严责,每逢张将军祭日便禁我食,令长跪思过。
某今年长,已知当年铸下大错,悔之不及。
今奉父亲之命前来,一是拜先生为师,请先生为魏公府太子太傅;二是领责,任太傅打也打得,骂也骂得,只要消了心中之气便好。
罢再次伏地大哭,其状甚哀,其情极诚。
贾诩心中暗叹曹操待己豁达如此,又见曹丕诚心认过,遂收纳其礼,领其官诰,就此揭过前嫌。
数日之间,曹仁与夏侯惇先后而至,共议征伐。
夏侯惇道:孙权迁都秣陵,改名建业,又于江岸筑濡须坞,仗长江之险,山川之固,急未可攻;西川已为刘备所得,且南北两条入川之路,皆不在我手中,蜀道艰险粮道不通,亦不可图。
依某之计,宜先取汉中张鲁,打通粮道,以得胜之兵取蜀,可一鼓而下。
曹操点头,又问曹仁:贤弟以为如何?
曹仁答道:先取汉中是也。
汉中为我所平,则蜀中大惧,刘备必调荆州之兵入川拒我。
彼时只遣乐进再下青泥关,荆州亦归我手,必也。
曹操抚掌大笑:二位贤弟经十数年南北征战,皆熟于兵法,且知大略,此我曹家兴旺之兆!
二弟所论,正合吾意。
遂上奏子,请求起兵西征。
献帝准其所奏,下诏慰劳:丞相公忠体国,唯兴周八百年之太公望差可比拟,余则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公即请行,许都之内由朕署理,许都之外唯君命是听。
即命刘邵,持节前往邺都犒军,赐魏公以提调全国军马辎重全权,假节钺。
曹操见子对己如此信赖,不由微感诧异。
遂专令刘晔、杨修、司马懿三位主薄随军,因刘晔乃汉室宗亲,杨修乃故汉太尉杨彪之子,司马懿乃水镜先生亲侄之故也。
于是兴师西征,传命长安,使征西大将军夏侯渊为前部,令张合为先锋;曹操自领诸将居中;以夏侯惇合后,兼押运粮草辎重。
曹仁南下镇守樊城,以防荆州关羽趁虚而入。
大军起行,不数日过了潼关,前至长安。
夏侯渊引关中诸将出城迎接,入公廨坐定,便向曹操报喜:十数日前,韩遂病死羌郑西凉诸将田乐、阳逵、麴演、蒋石偷斩韩遂头颅,送于长安。
韩遂死时,年七十三岁。
曹操惊喜不置,令将级来看,见韩遂面目平静,便如生时。
当下嗟叹一番,令以诸侯之礼厚葬,亲为韩遂致祭,田乐等四人各有升赏。
送葬回来,坐犹未稳,人报韩遂旧将成公英率部来降。
曹操大喜,令夏侯渊亲自出城受降,并引成公英来见。
成公英上殿,再拜言道:韩遂即死,某恐部下去投马,故引军以归朝廷。
曹操大喜,告曰:某与韩遂是为故交,今已将其以诸侯之礼厚葬矣。
成公英感激涕零,誓言道:臣必粉身碎骨,以报魏公。
曹操因其熟悉关西地理民情,遂以成公英为军师,封为列侯。
在长安歇兵三日,下令举兵大起,直逼汉中而来。
镜头转换,按下长安,再汉郑
曹操兵至关中,早有细作探知,飞马报入汉中南郑。
张鲁闻报大慌,急聚文武商议,便欲效荆州刘琮,引众献地而降。
其弟张卫阻道:兄长不可。
兵尚未交,奈何便将祖宗三代基业轻易送人?弟不才,只请五万精兵,可破曹操。
张鲁:你有何能,能破曹公!
张卫:周瑜只以三万之众,便大破曹操百万雄师,兄何觑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