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曹公东征徐州,张邈、陈宫乘机谋反,迎吕布入据兖州,乃为祸乱。
荀彧与程昱定计保全范县、东阿及鄄县三城,待曹公回师击败吕布。
此荀彧保魏第一大功。
兴平二年正月,曹公大败吕布于定陶,欲趁机夺取徐州。
荀彧劝曹公北返,割麦存粮,大败吕布,兖州遂平。
此荀彧保魏第二大功。
建安元年,荀彧力劝曹公倡义兵勤王,迎请皇帝至许都,奉子以令下不臣,并以此扫平诸侯,一统河北诸州。
此荀彧保魏第三大功。
荀彧善于识人,更善举荐人才。
十余年间,先后举荐戏志才、郭嘉、陈群、杜畿、司马懿等人共辅曹公,皆为当时名士,亦各称其选。
此荀彧保魏第四大功。
建安三年,定计降张绣,诛吕布,平定中原。
次年献策杀眭固,占射犬,控制河内。
于是曹公由弱变强,据有兖、豫、徐三州。
此荀彧保魏第五大功。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爆。
曹公军粮将尽,欲退守许都。
荀彧劝阻,谓北军锐气已竭,正是使用奇谋之机。
曹公纳之,果败袁绍。
此荀彧保魏第六大功。
建安六年,曹公欲南击荆州刘表。
荀彧认为应乘袁绍部众离析之机,一举平定河北。
曹公纳其计,遂于四月挥军北进,乘势平定河北。
此荀彧保魏第七大功。
曹操看罢,甚为满意,以此上奏子,命荀彧之子荀恽嗣爵,并将爱女安阳公主配之。
荀彧即死,董昭复提曹操宜晋魏公之议,朝中众臣再也无人阻碍,献帝自然依奏。
次年,为荀彧治丧已毕,曹操进封魏公,加九锡,自此位极人臣。
魏公曹操心系一统下大业,再次商议南征,以讨不臣,兼雪赤壁之恨。
遂令军谋祭酒阮瑀作檄,遣使送至建业。
魏使来至建业,拜见孙权,呈上魏公檄文。
孙权见其檄文略云:
前番交恶用兵,某知皆非将军本意,乃刘备、周瑜、张昭等居中挑唆,以至祸乱下。
今周瑜已死,若将军能内取张子布,外击刘玄德,以效对朝廷之赤心,并复前好,则江表之任长以相付,高位重爵坦然可观。
否则,必致刀兵相见,亡国灭嗣也。
孙权览书,明知是曹操借刀杀人,岂肯上当?当即回书拒绝,并且语含讥刺。
曹操大怒,遂亲率大军二十万,诈称四十万,南征孙权。
字幕:建安十七年十二月,曹操再次南征,大军进至濡须江口。
镜头转换,东吴濡须口大营。
孙权早料曹操必要再次渡江伐吴,遂依吕蒙之谏,并令其带兵在东兴修筑左右二城,名为濡须坞,以屯战船兵马。
吕蒙领命,先在濡须山上筑城立关,又在七宝山上建立西关。
两关对峙,中有石梁,凿石通水,为险关津道,并筑坞堡,因其形似偃月,故又称偃月城。
将士军民万众一心,旬月而就,上覆吴主。
孙权率领文武群臣前往视察,众人见其雄关坚堡,固若金汤,无不交口称赞。
孙权观罢濡须坞堡,还至建业,升坐新都宫殿。
探马来报:曹操大军已至濡须,破我江西大营,俘获都督公孙阳;曹操劝降不成,下令斩杀。
吕蒙将军由此告急,请令定夺!
孙权闻报大惊,立即亲率大军七万以出建业,前往濡须口与曹操对峙;命甘宁为前部都督,领兵三千,先去支援吕蒙。
甘宁去后,孙权自知寡不敌众,又急修书一封,令人日夜兼程,赶赴益州葭萌关,交付妹夫刘备亲启,请其即刻从益州退还荆州,从侧面袭击曹军以策应东吴。
使去讫,于是亲提大军前至濡须,在关前扎营列阵,摆开与曹操决战架式。
扎营已毕,甘宁来报:周泰率军一千遇敌,击破曹军前部。
孙权闻报大喜,抚慰嘉奖周泰、甘宁,犒赏三军,准备大战。
便在此时,曹操遣使到营下书,约请决战。
孙权应诺,背书“来日决战!”
次日一早,双方对阵。
孙权将水军列于江面,曹操军陈于北岸。
曹操出阵,见江东军马队伍严整,进退自如,无懈可击,心中赞叹。
又遥望江东战船依次摆列,当中大船上坐着孙权,左右文武侍立。
遂以马鞭指着孙权,对手下诸将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若刘景升儿子,真豚犬耳!
话音未落,忽听一通战鼓齐鸣,江南战船一齐飞奔过来;濡须坞内又一军出,两下里冲动曹兵。
继又听得一阵呐喊,仿佛崩地裂,却是孙权自引一队马军,亲来攻击。
曹操大惊回马,东吴大将韩当、周泰两骑马直冲将上来。
曹兵溃散,败回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