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添兵之事,早有细作报入合肥。
曹军把守合肥将,乃是扬州刺史刘馥。
张辽虽于曹操自南郡北归时奉令往守合肥,但因袁术旧将陈兰、梅成起兵反于南阳,因而羁留于彼,并未准时到任。
刘馥苦守合肥经年,力阻孙权已是勉力而为。
此时陡闻江东增兵,且皆乘赤壁之胜盛气而至,领兵者又皆为惯战宿将,不由大惊,急派快马到许都告急。
曹操自从闻报曹仁失了江陵,退守襄阳,便知合肥必危,于是早在刘馥使者到来之前,已派将军张喜带兵前往解围。
刘馥急报至都,曹操不由大惊,便遣来使且回,还报刘馥务必坚守旬月,以待援军;一面又使者南下,于路催促张喜兼程进兵,可令辎重在后,先率轻骑往救合肥。
信使快马加鞭,于宿县之南赶上张喜,宣布丞相旨令。
张喜领命,急选精骑一万先行,眼见距合肥尚有五六百里,恐违战机,不由心中叫苦。
按下张喜,单表孙权。
程普援兵即至,孙权设宴接风已毕,因一时气盛,次日便聚将升帐:孤今不用新到之将,只率旧部轻骑突击攻城。
程德谋与鲁子敬等,为我合后声援可也。
长史张纮出班谏道: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
今主恃盛壮之气,忽强暴之虏,欲亲冒矢石突阵冲锋,徒使诸将丧气,三军寒心。
斩将搴旗,威震敌场,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应为之事。
愿主公抑制孟贲、夏育之勇,应怀霸王之计,则臣民有主,三军幸甚。
孙权:先生休急,是孤之错,今当改之,不逞匹夫之勇便是。
既是如此,命太史慈为先锋,宋谦合后,率一万兵马攻城。
程普、鲁肃,以为后继。
众将应诺,出营列阵。
太史慈率军攻打一日,城中刺史刘馥及别驾蒋济多方防守,率满城军民上城,奋勇还击。
色将晚,江东兵马将合肥城墙撞得伤损多处,眼看便要成功。
忽然乌云密布,降大雨,色黑如锅底,对面不能见人。
太史慈无奈,只得率军退回。
孙权罢兵,聚众商议来日攻城之计。
正在此时,张昭派人送来战报,九江当涂之战失利,孙权闻而不喜。
原来孙权围攻合肥之时,另派张昭率军进攻当涂,以为东西呼应。
此时接到张昭战报,方知东线之军未获成功,合力北上江淮计划就此落空。
合肥城经过吴军数月攻击,又逢此大雨,南门城墙堪堪将要崩塌。
刘馥夜间巡城,见城墙损坏严重,怕次日明后被吴军看出破绽,急令守军连夜以茅草棕叶补上城墙,又令于城墙上点起灯火照亮城外,观察敌人营中动静,以作防备。
安排已毕,刘馥枯坐衙中,寻思危城将破,而张喜援军仍未到达,心中不安,急令人请别驾蒋济进府商议。
字幕:蒋济,字子通,楚地平阿人。
胸怀锦绣,足智多谋,是为刘馥智囊。
蒋济听闻刺史召唤,早知其意,急忙进衙献计:如今大雨如注,城危将崩,待雨停之日,便是城破之时。
但我城墙重损将倾之事,吴军并不知晓,此乃万幸之事。
现城外孙权有三万人众,我城中守军只有万人,若守此城,惟有援军大至,吴军则闻之必退。
刘馥:先生之言,我岂不知?但吴军雨停便即攻城,我何来援军拒之?
蒋济:援兵已至城外矣。
遂请屏退侍者,俯耳低言,如此如此。
刘馥急从座中弹起,一揖到地:若非先生如此妙计,合肥必为江东所有,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矣!
别不多,全依先生之计而校
次日雨过晴,孙权即派太史慈、吕蒙各率二百人,往合肥城外哨探,以便用兵。
将近午时,太史慈捉来两个曹军细作,向孙权汇报:本有三人自北方快马而来,溜进合肥城去,走脱一个,捉住两个,解与主公讯问。
孙权:你三人自何处而来?入城何事?实话实,饶你不死。
二俘希图饶命,争相招供。
一个道:某二人是合肥城中守将,扬州刺史刘馥将军部下。
昨夜刘刺史接到密报,刘喜将军率四万援军前来,已至雩娄。
另一个道:刘刺史派我三将护送主簿陈雷趁夜出城,前去迎接张喜将军,约定于三日后里应外合,全歼吴军。
先一个道:不料我等三人回城之时,遇到太史慈将军。
只有一个跑入城去,我二人不敌,被太史将军捉来。
此报是实,望将军免死。
孙权却未全信:你二人所,以何为凭?
其中一将道:现有张喜将军批回公函,藏于将内衣之郑
孙权命校搜出公函,见已被雨水侵湿,但扬州刺史大印依晰可辨。
其书背后批有一行大字,乃是张喜回文,道是:陈主薄已达均命,望照计而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