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臣争吵喧嚷,终日并无定论。
正踌躇未决之间,宫内使命已至,进院便即宣旨:子已经驾崩,皇后宣大将军何进入宫,商定嗣君大事。
使离府,厅内一片慌乱。
何进遂问诸臣:子已崩,皇后命我入宫,如其奈何?
群臣皆道:此时十常侍定然张网以待,大将军岂可自投虎口?
何进听了群臣议论,尚在犹疑。
典军校尉曹操越众而起,扬声大叫道:大将军此时若不进宫,直等那十常侍立刘协为帝,我辈都是个死!
众臣:依你之计,当如之何?
曹操:今日之计,应率兵进宫,于先帝灵前先正君位,然后图贼,将军才得保全。
何进寻思再三,其意遂决,当众问道:谁敢与我正君讨贼?
话犹未了,座中一人挺身而出,慨然应道:某愿借精兵五千,斩关入内,册立新君,尽诛阉竖,扫清朝廷以安下!
众人观之,正是司隶校尉袁绍,刚刚奉命回京。
何进大喜,遂点御林军五千,交予袁绍,命其随己入宫。
袁绍全身披挂,卫护大将军进入皇宫,自何皇后处簇拥出皇子刘辩,再到前殿灵帝柩前,扶立刘辩即位。
朝中百官见袁绍带了许多兵马立在殿外,哪个敢于违拗?于是尽皆见风使舵,簇拥刘辩登位,匍匐阶下,山呼参拜。
新帝登基大礼已毕,何进便下令道:胡车儿、臧霸二将何在?
胡、臧二惹殿施礼:末将在。
何进:你二人前往西园,尽收八尉兵符。
若有抗命者,格杀勿论!
胡、臧:末将遵命!
于是各引五百甲士,闯入西园尉所,来收兵符。
八尉中典军校尉曹操和中军校尉袁绍早已投入何国舅麾下,下军校尉鲍鸿、助军校尉赵融、佐军校尉淳于琼见机,立时呈缴兵符投降。
只有左右军校尉原是蹇硕心腹,刚欲有所异动,早见寒光闪处,被胡车儿和臧霸一刀一个,割断气管而死。
二尉禁军见领已死,只得望风归顺,投靠新主。
胡、臧二人还至前殿,向大将军复命,交上兵符。
袁绍见此,由是进言:何不乘势尽诛十常侍,以靖朝纲?
何进想起自己一家富贵,皆自宦官手中得来,再次陷入犹豫,举棋未定。
正当前殿举行登基大典之时,后宫之中已经乱成一锅热粥。
中常侍张让因见刘辩继位,知道大事不好,聚齐一众同党,入内哭告何后:始初设谋陷害大将军者,只是蹇硕一人,不干臣等之事。
今袁绍欲尽诛臣等,乞娘娘怜悯救命!
何太后妇人之心,又念及以后要凭张让等人之力,对付董太后家族势力,遂密传兄长何进入内,叮嘱道:我兄妹出身寒微,若非张让等人相助,焉能享此富贵?今蹇硕既已伏诛,我儿亦得承大统,宫内也需有人忠心相辅,何必斩尽杀绝?
何进闻此,无言可答。
张让等人藏身屏幕之后,此时立刻出来,拜倒在何进面前:前者夺取大将军兵权,皆是蹇硕所为,实与我等无干。
恳求大将军饶恕,我等誓愿效忠新帝、皇后并国舅大将军。
若违此誓,必当死于刀箭之下!
罢连连磕头,哭求甚哀。
何进本是个没主意的,何况自己一身权势皆自妹妹身上得来,自然一切大事但唯妹妹之命是从。
又被十常侍痛哭哀告不已,当时心软,应诺放了张让热。
于是走出内宫,来到大殿,对文武众官下令:蹇硕设谋害我,已经伏诛。
其余张让等中常侍谨奉先帝,有功于国家社稷,不必妄加残害。
袁绍闻此,当堂劝谏:大将军不可。
十常侍本为一体,此时若不斩草除根,待其养成气势反噬,来日必为丧身之本。
曹操随声附和,也进前劝道:司隶校尉之言是也。
望大将军早作决断,趁此绝了自冲、质二帝以来,积累百年黄门阉宦之祸。
何进却道:今新帝登基,下大事已定,不宜滥杀,有干和。
况我亲掌下兵马及宫中禁军,慈阉人还能成甚祸患?公等再勿多言,明日我请皇帝登殿,对诸君再行封赏。
文武众官听大将军如此,哄然皆退。
次日早朝,皇帝刘辩下诏:尊母何氏为太后,任命国舅何进为大将军,统领下兵马及宫中禁军,并参录尚书事,其余拥立新帝众臣,皆都封赐,等次有差。
镜头转换,按下国舅何进,复灵帝生母董太后。
宫内变生顷刻,皇位归于刘辩,董太后怒气攻心,秘宣张让等中常侍入宫,计议道:那何进出身屠户,始初不是我抬举,他兄妹怎得今日富贵?今日他们违背先帝心愿,僭越皇帝宝位,内外臣僚又皆系其心腹,以后怎容得我祖孙?何进今日虽听贱人之言放过你等,岂能得保来日不反目相害?你等有何计策,当奏来。
张让早就成竹在胸,当即跪伏于地奏道:娘娘是先帝生身之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