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便都四散而逃,北海就疵以解围。
此后袁绍攻打公孙瓒,刘备与田楷屯兵齐郡,以为公孙瓒声援。
复吕布,当初败给李傕、郭汜,单戟匹马奔出武关,来南阳投奔袁术。
袁术以为得此下第一猛将,必可成就霸业,于是非常厚待。
其后并州部众渐渐来投,吕布重新得势,并仗对袁氏有功,纵兵劫掠,袁术以之为患。
南阳众将皆怒,吕布由此不安,遂弃袁术,去投并州张杨。
后因李傕等通缉急迫,吕布因怕被张杨出卖,复又投奔袁绍。
扬州刺史陈温病死,袁绍派袁遗领扬州刺史,被袁术派兵截击打败。
袁遗逃到沛国,被士兵所杀,袁术便以下邳陈瑀为扬州刺史。
徐州牧陶谦呼应袁术于聊城之西,反为曹操、袁绍夹击,以至大败。
兴平元年,曹操以为父报仇为名,再度攻打徐州。
陶谦不能抵挡,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便约刘备,率关、张、赵三将,前往救援徐州。
刘备自有兵千余,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稍具气势。
到达徐州之后,陶谦又给其增拨丹杨兵四千,刘备于是兵精马壮,就此归属陶谦,以御曹操。
正当此时,张邈、陈宫叛迎吕布进入兖州,自背后攻打曹操。
兖州诸县皆降吕布,只夏侯惇与程昱等固守东阿、郯城、范县三城,保其不失。
曹操闻报根据地失陷,于是回兵兖州。
陶谦遂表封刘备为豫州刺史,命其驻军沛。
同年十二月,陶谦病重,对别驾麋竺道:非刘玄德不能安徐州。
嘱罢身亡。
麋竺乃率徐州吏民前往沛,迎接刘备,请至徐州继承太守之位。
刘备不敢接受,在陈登、孔融再三劝之下,遂领徐州。
按下中原,复西蜀。
当朝中李、郭之乱时,益州牧刘焉在绵竹已立稳脚跟,便阴图异计,有割据自立之念。
其部将沛人张鲁,自祖父张道陵以来世为五斗米道教,此时正客居蜀郑张鲁之母常以传播鬼道往来刘焉家中,因与刘焉交好,趁机为子求职。
刘焉乃以张鲁为督义司马,命与别部司马张修合兵北伐,攻杀汉中太守苏国。
张鲁就而火并张修,断绝褒斜道,并杀驻汉中朝廷使臣,自此亦不再听命益州。
刘焉未料反为他人所乘,只得承认张鲁独霸汉中即成事实,乃顺势上书朝廷,奏道:臣虽入益川,心向朝廷,无时或望。
但被米贼断绝北道,乃与陛下不得复通,其实无可奈何。
米贼者,是当时朝野士人对张道陵所创之“五斗米道”
蔑称也。
此后不久,刘焉又托辞诛杀州中大族王咸、李权等十余人,尽夺其家财,借此以立威刑。
犍为太守任岐与校尉贾龙不服,起兵攻打刘焉,皆因兵败被杀。
刘焉气势更盛,更作乘舆车具千馀乘,皆都效仿子规制。
荆州牧刘表闻知,乃上书朝廷:刘焉据蜀,祭祀出行,皆拟同子之制。
则有似子夏在西河之时,疑比圣人之论,不料重复得见于今日也。
当时刘焉有三子在朝侍奉子,长子刘范为左中郎将,次子刘诞为治书御史,三子刘璋为奉车都尉。
惟幼子刘瑁素随其父,拜为别部车马。
献帝览奏,遂使奉车都尉刘璋回转益州,向其父刘焉晓喻得失利害,劝父复降朝廷。
刘焉却趁机将刘璋留在益州,不再遣返长安,也不再顾其二子刘范、刘涎死活。
按下西蜀,复辽东。
当时虽然关中凋弊,中原战乱,但公孙度割据辽东,却是一片太平世界。
且又威行海外,由此中原人士避乱者多浮海北上归之。
北海管宁、邴原、王烈等一众名士,皆往依附。
公孙度闻贤人毕至,虚其馆舍以候之。
管宁自愿庐于山谷,不居城市朝堂。
避难者渐来从之,旬月成邑。
邴原却禀性刚直,清议格物,公孙度部下臣僚皆不自安,欲相谋害。
管宁料知其事,便谓邴原:潜龙以不见其尾而成大德。
公言非其时,皆招祸之道也。
乃密遣邴原逃归北海。
公孙度闻之,亦不派人追赶。
王烈字彦方,器业过人,名声甚至在邴原、管宁之上。
因善于教诱,人皆敬仰。
乡里有盗牛者,被失主得之,盗牛者请罪认罚,并再三恳求:任何刑戮都甘愿认领,只求休使王彦方知道此事是我所为也!
王烈闻之,使人谢那盗贼,并赠送布帛一端。
有人问其缘故,王烈答道:戳既惧吾闻其过失,是有耻恶之心;既知耻恶,则善心将生。
其冒死盗牛,必是因家贫。
故某与布,以劝为善者也。
其后经年,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之人见而守之,静待失主来寻。<